转录等基本概念。
2. DNA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DNA解开成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子代细胞的
DNA双链,其中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的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代细胞的DNA双链,都和亲代母链DNA碱基序列一致。 (1)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
DNA聚合酶、解螺旋酶、DNA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连接酶。掌握这些酶的特点和作用过程。 ※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III,其中DNA聚合酶III真正具有合成新链的复制作用。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β、γ、δ,其中DNADNA聚合酶α、β真正具有新链的复制作用。
+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切口处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在原核生物细胞中以NAD
提供能量,在真核细胞中以ATP提供能量。
※拓扑异构酶I:(转轴酶)消除DNA的负超螺旋,改变DNA的超螺旋数 ※拓扑异构酶II:(旋转酶)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扭曲张力。
※引物合成酶:催化RNA引物的合成,作用时该酶与另外6种蛋白结合形成引发体。 ※DNA结合蛋白(SSB):与DNA分开的单链结合防止双链重新结合。 (2)复制的方向:5‘――>3’ 3.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1) 起始:过程较复杂,把DNA解成单链和生成引物,包括在拓扑酶和解链酶的作用下把DNA解成单链、在引
发酶的作用下生成引发体两个步骤。 图示
(2) 复制的延长:有三种形式
原核生物:催化酶是DNA聚合酶III,是多亚基的不对称二聚体,各有核心酶组分,在连续和不吉分别执行功能。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催化不连续复制,DNA聚合酶β催化连续复制。 图示
滚环复制:一些简单低等生物或染色体以外的DNA采取的特殊复制形式。
图示:
(3) 复制的终止。 4.DNA的损伤及修复:
(1)损伤(突变的意思)意义,突变分子改变的类型:
错配;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重排。 (2)DNA损伤的修复:
光修复;切除修复(最为重要);重组修复;SOS修复(可能会带来高的变异率)。
5.逆转录:依赖RNA的DNA合成作用,以RNA为模板,由dNTP 聚合成DNA分子。其过程包括三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杂化双链上 RNA的水解,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方向也是从5‘――>3’ 逆转录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具有三种酶活性:
※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 ※RNA的水解反应
※D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
(二)RNA的生物合成
1. 基本概念:转录,结构基因,碥码链,不对称转录,pribnow盒,转录空泡、顺式调控元件,反式作用因子,转录
起始复合物,Rho factor,帽子结构,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等。 2. RNA的不对称转录:
(1)转录的模板: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单股链即模板链; (2)酶:RNA聚合酶。
(3)基本过程:起始、延长、终止。
起始过程和终止过程中起作用的因子或序列,原核生物中σ因子能辨认启动子部位,起始转录ρ因子可识别转录终止信号。另外,在转录终止部位有特殊的碱基序列,即一段GC富集区,随后是一段AT富集区。在GC富集区内组成一段反向重得序列,转录至此生成的RNA在相应序列中形成了发卡结构,使RNA聚合酶脱离模板而终止转录。
13
3. 转录后的修饰:首尾修饰,尤其是mRNA 的剪接。RNA的加工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内少数在胞浆中进行。
各种上RNA的加工过程有自己的特点,但加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剪接和拼接;末端添加核苷酸;化学修饰;RNA编辑。
(1)mRNA前体的加工
※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多顺反子mRNA不需要复杂性的加工即可表现功能,仅有的加工是,用RNase裂解多
顺反子为单顺反子。
※真核生物:转录出的是单顺反子RNA,其前体是非均一RNA(hnRNA)。HnRNA需要经垞复杂的加工过程才能转变为成熟的mRNA。其过程包括:
剪接:去除内含子部分,再将外显子连接起来,此过程中有多种酶和其他活性物质参与(如snRNA、UsnRNA; 加帽:5‘末端加上一个m7GpppNmp结构; 加尾:3‘末端加上多聚A尾巴; 化学修饰:碱基甲基化;
RNA编辑:mRNA转录后还需插入、删除和取代某些核苷酸残基,才具有翻译功能,并改变原有DNA模板上
的遗传信息。编辑方向:5‘->3’。
第十一章 蛋白质代谢
一、氨基酸代谢
主要侧重于分解代谢,氨基酸代谢如果跟糖代谢结合起来考察,题目就比在了。首选要清楚所给的氨基酸是脱氨还是脱羧。如果是脱氨,还要知道是生糖,还是生酮。所以建议把教材上的例子务必掌握,有能力还要推一推其他常见氨基酸。如请写出谷氨酸的代谢经过。
“体内氨的代谢经过“是生化考试的经典题目。答案包括氨的来源,尿素的生成,加上前面的核酸代谢。重点在于尿素生成。具体过程以及有哪些酶参与要掌握。尿素合成跟三羧酸循环有切入点。要做到能扩展。
此外,本章有一些基本概念希望大家掌握,比如:氮平衡、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氨基酸库、转氨作用、联合脱氨作用、一碳单位、谷胱甘肽、生物固氮等。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
※ 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辅酶是FAD)和D-氨基酸氧化酶。
+
※ 脱氢酶:L-谷氨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内惟一存在的、专一性强和活性高的氨基 酸脱氢酶。以NAD
+
或NADP为辅酶。 图示
(2)转氨作用
由转氨酶催化,在氨基酸和酮酸之间发生,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如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 图示: (3)联合脱氨
※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 图示
※以腺苷酸循环为主的联合脱氨,发生在骨骼肌、心肌、肝脏和脑组织中。 图示 2.α-酮酸的代谢
三个代谢去路:
(1) 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2) 转变成糖和脂类,除亮氨酸和赖氨酸是生酮氨基酸外,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其中异亮氨酸、苯丙
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3) 氧化供能 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 关键酶:氨基酸脱羧酶 (2) 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3) 重要产物:γ-氨基丁酸、牛磺酸、组胺、5-羟色胺、多胺。 4. 体内氨的来源
14
(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是氨的主要来源; (2) 肠道内氨基酸在细菌作用下生成的氨; (3) 氨类也可以产生氨;
(4)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体内氨的转动:以丙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形式运输。分别通过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及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来完成。 图示: 5. 尿素的生成
(1)合成部位在肝细胞。
(2)合成方式是鸟氨酸循环:氨基甲酰磷酸牟合成,瓜氨酸的的合成,精氨酸的合成,精可想到 消解生成尿素。 (3)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属于变构酶,受N-乙酰谷氨酸变构激活。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低其
活性大小决定鸟氨酸循环的速度。
(4)尿素生成过程中的第二个氨基是由天冬氨酸提供。
6. 体内催化氨基甲酰磷酸生成的酶有两种,一种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存在于肝线粒体中,最终反应产物是尿素;
另一种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存在于各种细胞的胞液中,反应最终产物是嘧啶。比较 分布 氨源 变构激活剂 反馈抑制剂 功能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线粒体(肝) 氨 N-乙酰谷氨酸 无 合成尿素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胞液(所有细胞) 谷氨酰胺 无 UMP(哺乳动物) 合成嘧啶 7.一碳单位的来源(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代谢);代谢辅酶(四氢叶酸)和功能:作为合成嘌呤及嘧啶的原料。
N10甲酰四氢叶酸、N5,N10甲炔四氢叶酸、N5亚氨基四氢叶酸和N5,N10甲烯四氢叶酸之间可相互转变,但N5,N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生成N5甲基四地酸的反应不可逆。N5甲基四氢叶酸可把甲基转移给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 8.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甲硫氨酸:经转甲基作用提供甲基,形成甲硫氨酸循环,参与合成肌酸。 图示
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羟化作用生成酪氨酸。酪氨酸可转化成儿茶酚胺、黑色素、延胡索酸、乙酰乙酸、苯酮酸。 图示
9.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反馈调节;酶量调节;同工酶调节;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调节。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
涉及基本概念较多,翻译、ribozyme(核酶)、翻译的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氨基酸密码的简并性、摆动性、SD序列、信号肽、酶的诱导、端粒酶等。
主要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大体过程(翻译的起始、延长、终止);翻译准确性的确保原理;翻译后加工的种类;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帮同。其次,还要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遗传密码的特点,肽链合成后的加工过程。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
合成原料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tRNA为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此外,还有有关的酶蛋白质因子、ATP、GTP等供能物质及必要的无机离子。涉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蛋白质因子主要有三类(原核为例) (1)起始因子:参与起动
IF1:促使携带氨基酰的起动tRNA与小亚基结合 IF2:功能同上并有GTP酶活性。
IF3:促进小亚基与mRNA特异结合;在终止阶段后促使脱落的核蛋白体解离为大、小亚基。 (2)延伸因子:协助肽链的延长
EFTu和EFTs:促进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的“受位”,具有GTP酶活性。
EFG:具有GTP酶活性,使转肽后失去肽链或蛋氨酰-tRNA从“给位”上脱落,并促进移动。
15
(3)终止因子:识别终止信号。
RF使大亚基转肽酶将“给位”上已合成的肽链水解释放。 2.遗传密码的特点: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性 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方向性:从N端向C端延伸
蛋白质翻译过程包括氨基酸的水利化与转动,以及核蛋白体循环。核蛋白体循环是本章的重点。可分为起始、肽链的延长,以及肽链的终止。
(1)起始过程:除了起始因子辅助外,还需GTP,真核还需ATP。
(2)肽链延长阶段:每增加一个氨基酸,就按进位、转肽、脱落和移位这四个步骤重复进行。进位除需延长因子EFTu
+
和EFTs外,还需要有GTP、Mg2+参与;转肽在转肽酶的催化下完成,需要Mg2+和K;移位需延长因子EFG、GTP与Mg2+。
4.翻译确保准确性的关键
(1)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结合 (2)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特异结合 5.肽链合成后的加工
(1)分为高级结构的修饰,亚基聚合核辅基连接
(2)一级结构的修饰,去除N-端的甲硫氨酸,个别氨基酸的修饰以及水解修饰。 (3)蛋白质合成后的靶输送,以保证合成的蛋白质在恰当的位置上执行功能。 6.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抗生素:四环素族,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嘌呤霉素,放线菌酮
(2)白喉毒素:在哺乳动物体内特异的抑制肽链延长因子(EFT2)的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3)干扰素: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在双链RNA存在下可以诱导一种蛋白激酶,由蛋白激酶使eIF2磷酸化失活,进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其次是干扰素可诱导生成一种寡核苷酸,活化一种核酸内切酶――RNase L,RNase L通过降解病毒RNA,实现对病毒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第十二章 代谢调控及基因工程
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内容本身难度偏高,细节多,一般以大题出现,复习时应在了解丁酸概念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把握。
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细胞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其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的合成。 (1)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最后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3)代谢反应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由于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不同的反应在细胞内不同的部位发生。
反应名称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脂肪酸β-氧化 酮体生成 脂肪酸合成 尿素合成 mRNA和tRNA的合成 rRNA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 反应场所 胞浆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 肝线粒体 胞浆 合成至瓜氨酸在线粒体, 由瓜氨酸->精氨酸->尿素在胞浆中进行 核质 核仁 核蛋白体(或核糖体)
2.代谢调节:出现频率较高。
(1)细胞水平的调节:体现在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关键酶的变构调节,关键酶即调节酶。
16
※特点主要有:催化反应的速度最慢,又称限速酶
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 受底物和代谢物或效应剂调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又称酶水平的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和调节的,酶的调节包括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含量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包括变构效应,酶的特异激活和抑制,共价修饰。 ※酶量的调节:受合成和降解两方面的影响。
(2)整体调节:比如饥饿和应激时三大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包括:激素调节(靶细胞受体);神经调节(膜通道) 3.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基因表达是在一定调节机制控制下进行的,生物体随时调整不同基因的表达状态,以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增殖和发育分化的需要。基因表达具有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方式分为:
(1)组成性表达:指管家基因的表达,又称基本的基因表达,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受其他机制调节。
管家基因: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或不可少的。
(2)诱导和阻遏表达:区别于管家基因,另有一些基因表达极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4.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基因表达是多级水平上进行的复杂事件。
(2)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包括特异DNA序列,调节蛋白,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RNA聚合酶。
5.原核基因转录调节
(1)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
※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 ※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
※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 (2)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
※乳糖操纵子含有操纵序列(O)、启动序列(P)、及调节基因(I)。
※阻遏蛋白介导负性调节,CAP介导正性调节,两种机制协调合作。 图示 (3)其他转录调节机制:转录衰减;基因重组;SOS反应。 (4)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因要素
※特异DNA序列:主要指具有调节功能的DNA序列。
※调节蛋白: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分为三类:特异因子,阻遏蛋白和激活蛋白 ※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RNA聚合酶 6.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1)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
(2)反式作用因子:分为基本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其结构上都包括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以及常见的二聚
化结构域。
(3)mRNA转录激活及其调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