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3与表3可以看出:
(1)1999—2009年间,石河子市建成区减少的耕地面积占1999年总耕地面积的20%(17.25km2);最大斑块指数由1增加到3,形状指数在25左右表现小幅上升,聚集度指数由97降低至96,说明原有斑块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碎屑斑块,形状不规则,各地块周边趋于复杂化,人为开发导致破碎度增加。总体反映了反映了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人类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发活动大量挤占耕地。
(2)建设用地(人工建筑和道路)面积显著增加,人工建筑面积增加16.57km2;斑块数明显增加,形状指数由86增加到105,但聚集度指数由99降至97(图3c),表明在城市化的发展、人类频繁的干扰影响下,城乡建设用地分布趋于局部集中化,形状复杂化,城市建设扩张多以居民点为中心呈现发射状,逐步向市区北部和东部扩张,且多沿交通线分布。
(3)植被面积增加6.96km2,但增加速度最快;斑块数量明显增大,最大斑块指数持续在0.5左右,形状指数由26增大到70,但聚集度指数由96减小到91(图2c),表明植被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且整体分布在人工建筑周边。说明近年来,石河子在城市建设扩张的同时,对人工绿化的重视程度较高,与人工建筑的分布有很大的一致性,大大增加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做了很大贡献。
(4)水域面积在1999—2005年问增加0.45km2,而在2005—2009间急速萎缩0.76km2,总体减少24%(0.31km2),斑块数量减少,最大斑块指数和形状指数变化不大,聚集度指数由96减至94,丰富度指数明显增大(图3d)。说明在降雨量、气候变化、工业污染、城市建设等自然与人为过程的影响下,水域在1999—2009年间逐渐干涸或转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形状复杂多样化,其中蘑菇湖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失调,严重影响着整个石河子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对全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景观格局整体形状愈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态势。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撑,对成都市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用来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及其优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也是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小尺度范围土地利用和规划中的应用做一尝试。
10
2.3.1研究区域概况
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东南部锦江环城生态区(30°56'~30°57'N,104°12'~104°14'E),公园东与三圣乡荷塘月色接壤,北面紧挨绕城高速。植物种数200余种,乔木10万余株。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5.6℃,年总降水量为1030.8mm,年均相对湿度为81%,年均蒸发量达1100.6mm,全年太阳辐射值平均为334.09KJ/cm2。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是由三大功能区组成,分别为白鹭湾水生作物区、花卉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园区。
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借助成都市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2015年Amap地球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配置,再同时结合详细的野外实地考察,在Arcgis10.1中完成数据解译和更新,最终得到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分类图(图4)。依据《湿地公约》中湿地分类与景观生态分类原则[],建立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二级分类体系,共分为8类,即:河流,湖泊,沼泽化草甸,池塘,草地,道路,建筑,灌丛。
11
图4 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分布图
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景观斑块特征指数为斑块类型面积(CA/hm2)、斑块数量指数(NP/个)、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LPI/%)、斑块平均面积指数(MPS/hm2)、斑块密度[PD/(个/100hm2)]、边缘密度[ED/(m/hm2)]、平均斑块形状指数(MSI)、平均斑块分维数(MPFD)、景观形状
11
指数(LSI)、聚集度指数(AI);整体景观水平上,选取特征指数为景观面积(TA/hm2)、总边缘长度(TE/m)、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
表4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要素特征指数
表5 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斑块景观格局指数
2.3.4结果与分析
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和湖泊,而池塘和建筑景观类型是区域景观的主要镶嵌体。另外,NP是研究区域内各类景观斑块的数量状况,反映空间异质性与破碎度的大小。NP值大,则破碎度高且异质性越强;NP值小,则破碎度低且异质性越低。道路是NP最大的景观类型,NP为85个,MPS仅0.1hm2;草地NP居第二位,NP为48个,MPS仅2.57hm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道路和草地具有较高的破碎化程度,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另外,通过各景观类型斑块平均面积(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各景观类型的MPS大小排列为河流>湖泊>沼泽化草甸>草地>灌丛>建筑>池塘>道路,而且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斑块平均面积大小相差很大,其中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河流”是斑块平均面积最小的“道路”的近102.6倍,表明区域内景观类型分布差异显著。
12
本研究通过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草地是控制性景观,为全园的基质,影响着整个景观格局及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发展;但其破碎化程度较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较大,生态修复较为困难。草地单位斑块面积小而且分散,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应通过道路绿地、带状绿地等廊道将草地联系起来,以增强湿地公园草地的生态效益。湿地景观包含有河流、湖泊、池塘、沼泽化草甸,但所占组份上较少。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扩大水体景观的比例,减少周边人造景观的建设,这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蓄水量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维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整体景观水平上看,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水平多样性相对较高,景观类型较为丰富。但研究区各斑块类型分布不均,景观受一种或少数几种优势斑块类型所支配,结合景观类型异质性分析结果,优势景观斑块为草地。单一景观类型不利于维持生态园林的平衡和区域景观的稳定协调性,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在未来的规划中,要改善景观的多样性,加强对景观的管理和分类,不要随意减少和破坏景观类型。
结语
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对景观格局分析综述和案例分析,让自己对景观生态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景观水平的研究越来越需要一些新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的景观,分辨具有特殊意义的景观结构差异。本文所阐述的格局指数法和统计学分析法是建立景观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预测未来的景观变化的科学而有效的途径。
13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a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5-35.
[2] 陈昌笃.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19911232-248.
[3]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a17(4):356-364.
[4] 李哈滨,FlankiinJF.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J].生态学进
展,1988a6(3):149-155.
[5] PickettSTA,CadenassoML.LandscapeEcoiogy:spatiaihetelogeneityinecoiogicaisystems[J].Sci
ence,1995a269:331-334.
[6] GustafsonEJ.uantifyingLandscapespatiaipatteln:Whatisthestateofthealt[J].Ecosystem,1998a1:
143-156.
[7] RiittelsKH,0*NeiiiRV,HunsakelCT,etai.Afactolanaiysisofiandscapepattelnandstluctulemetlics
[J].LandscapeEcoiogy,1995a10:23-29.
[8] 李哈滨,王政权,王庆城.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
报,1998a9(6):651-657.
[9]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 生态学杂志,2000a19(1):42-45.
[10] 李哈滨, 伍业钢. 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M]. 刘建国. 当代生态学博论. 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a19921209-233.
[1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1.
[12] 肖笃宁,高峻,石铁矛.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范和管理中的应用[J] . 地球科学进展,2001,
16( 6) :813 -820.
[13] 宫兆宁,张翼然,宫辉力,等.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叨.地理学
报,2011,66(1):77—88.
[14] 冯异星,罗格平,周德成,等.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一以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叨.生态学报,20l0,30(16):4295—4305.
[15] 胡乔利,齐永青,胡引翠,等.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 1,19(5):1182—1189.
[16] 基于RS和GIS的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及模拟预测--以济南市 [D]. 济南:山东师范大
学,20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