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B)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二、多选
1、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正确的有( )。(A,B,C,D) A、法治思维是程序导向的思维方式 B、法治思维是限权思维
C、法治思维是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
D、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求真务实、审慎判断的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包括下列哪些基本要求?( )(A,B,C,D) A、宪法至上,依宪治国,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的落实 B、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
C、公平正义,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D、程序正义,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的监督、纠正和责任追究力度
3、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时,培养和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分工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C) A、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B、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
C、改善法治环境,通过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和促进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 D、要切实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坚持“程序正义优先” 4、下列有关公平正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A、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意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法律总是意味着某种公平 B、公平正义是法的内在要求,反映、保障和维护公平正义是法的核心功能,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C、公平正义反对任何差别对待
D、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
5、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应当坚持宪法至上,宪法至上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B、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C、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
6、2011年,广东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基层选举、财务问题等先后两次组织集体性上访,并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下列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正确的有( )。(A,B,C)
A、承认村民维权的合理利益诉求,用法律来处理公民间的利益纠纷 B、强调由法院独立裁决,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
C、及时公布调查处理工作进展,让主流媒体能够及时地发出权威声音,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件性质,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D、运用阶级斗争的模式进行处理,把事件归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炒作、利用、煽动”以及“境外势力推波助澜”
7、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C,D)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三、判断
1、理性的法治思维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情感、舆论的关系,不能用伦理代替法理、用舆论干扰以至冲击法律的执行和适用。(2) 1、否2、是
2、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2) 1、否2、是
3、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2) 1、否2、是
4、法律的真谛在于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根本宗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2) 1、否2、是
5、我国已经完成了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非诉讼纠纷解决、法律服务及法学教育六个方面的法治指标体系建构工程,形成了全国通行的法治量化标准。(1) 1、否2、是
6、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2) 1、否2、是
7、省、市、县三级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开办法制栏目等形式,渲染法治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2) 1、否2、是
第四节 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单选
1、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
B、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并且排斥民间习惯的运用
C、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D、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基层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B、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C、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D、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只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即可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 )。(C) A、国家行政机关
B、乡政府的派出机关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集体经济组织
4、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各社区实际居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把党建、维稳、综治、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专群结合、各方联动、无缝覆盖”的工作格局,以此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关于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
(D)
A、社会管理创新主要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B、大调解格局是一种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
C、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D、社区网格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一样,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下列关于人民法庭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人民法庭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能定位
B、人民法庭应当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发挥人民法庭桥梁纽带和司法保障作用
C、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 D、人民法庭属于一级审判组织
6、下列关于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表述错误的是 ( )。(D)
A、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
B、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依法办事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真正把依法办事作为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
C、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法律信仰,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各项工作 D、基层党组织可以干预层级法院的审判
7、下列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基层法治建设应当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B、推进基层司法公正应当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C、群众参与司法会导致民粹主义
D、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层法治建设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多选
1、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有哪些要求?( )(A,B,C,D) A、深化基层依法行政,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
B、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C、完善和推进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基层法治社会建设
2、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局是法治中国建设,反对基层组织、行业、部门将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大局和整体利益之上
B、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C、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是约束和规范公权力 D、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是培育法治文化 3、下列关于村民自治表述正确的有( )。(A,B,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一项基本法律,它于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