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84页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一个个精神百倍,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主动交际,参与到了活动中,课堂气氛高涨。 学生已经被有趣的猜谜游戏所吸引,此时教师只是稍做引导,学生就会主动交际起来,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现,求异思维被激发起来。 让学生从仿句入手,感悟语言形式,再变换对象,想象春雨、柳树、麦苗、青蛙的对话以及快乐的心情和表现。这样就给予了自然的生命意义,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话般的意境,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 一、揭示课题:练习1 二、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 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 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 (弟 尧 猫 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 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 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 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 射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 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 (什么方法? 形象吗? ) (2)猜谜。(班级) 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第二题 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 话,想一想,说一说: (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 自己读了后的体会。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四、作业: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 再创作字谜竞猜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猜字谜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三、第四题(口语交际) 四、作业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 1、课堂:写钢笔字。 2、课后:练习册-单元自测 猜字谜 编字谜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 刚掌握住运笔方法,开始练的时候写字稍慢,循序渐进就可以了。要知道,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才可以写出一笔漂亮的钢笔字。 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中,我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 1.能清楚明白、有礼貌地讲述自己的请求,并说出自己的请求帮忙的原因。 2.与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有表达的信心,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5 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生字新词卡片 2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四、安排写字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1、 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 介绍发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更能主动地去阅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这样可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弄清思路,对于情节、理解内容非常重要。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感悟 三、合作探究 四、课堂练习 师 生 活 动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 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知识,起到过渡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在交流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学习,学生对本文有了较深的理解,让学生交流学习之后的感受和收获,有利于帮助学生知识。学生或能更好地投入感情觉悟演讲,或能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