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Hs
b图1 障碍物的示意图
2.2 数学描述
基于物理模型,为求稳定的流体,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等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
方程,参考文献[5,6,7,8]。分别表示为:
???u??x????v??y?0 (1)
?p?xdiv(?uU)?div(?gradu)?Su? (2) (3)
div(?vU)?div(?gradu)?Sv??p?ydiv(?wU)?div(?gradw)?Sw??p?z (4)
流体以给定的速度流入。速度分别为0.5mm/s、5mm/s、50mm/s三种速度情况下,分别对不同宽度,不同粗糙度对流体流动性能进行模拟。壁温设在恒温393K,液体温度设在恒温293K,出口处的压力为大气压,其边界条件表示如下:
x=0: T=293K, u=v=0, w 是常数 x=L: P*=0 wall: q=0
初始状态: u=v=w=0, T=293K 2.3 数值方法
该通道是利用网状工作台来进行模拟的。为了确保准确,划分网格时,对线划分
时Ratio为0.005微米,对面划分时Interval为0.001微米。划分的网格显示如图2所示,该网格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速度压力分布状况不会产生任何变化。
Dh
图2.用于模拟的网格显示
5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2.4 小结
本章论述了研究的基本原理,通过建造粗糙度结构模型进行说明;描述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等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介绍了进行数值模拟的数值方法。
第三章 微通道中流动因素的分析
3.1 宽度为50微米的情况下粗糙度对流动的影响
如图3中a、b、c、d网格显示图所示,分别为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
理想结构模型,即图1中H值分别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
a.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3. 网格显示图
3.1.1 速度为0.5mm/s时粗糙度对流动的影响 图。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4.压力等值线图
由图4中比较可知,随着粗糙度的升高,流体进入微通道后的同一位置的压力梯度是升高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粗糙度12.5微米时,压力等值线比较弯曲,压力值变化较快。
如图4所示是粗糙度分别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压力等值线
6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如图5所示,是粗糙度分别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速度等值线图。由图中比较可知,随首粗糙度的升高,微通道中心区域流体的速度较高速区域变小,中心附近区域速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影响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而越来越明显。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5.速度等值线图
如图6所示,分别是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速度矢量图。由图中比较可知,在此情况下,粗糙度越大,对速度矢量方向的影响越明显。粗糙度为1.6微米时,只有设定的障碍物处的速度矢量的方向有所改变,其他地方影响较小。随着粗糙度的增大,速度矢量的方向改变得越明显。粗糙度为12.5微米时,可明显看出速度在障碍物处变化较大。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6. 速度矢量图
如图7所示,分别是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压力迹线图。由图中对比可知,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对压力迹线的影响就越发明显,压力迹线的弯曲程度越来越明显。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7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7. 压力迹线图
如图8所示,分别是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速度迹线图。由图中对比可知,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对速度迹线的影响与压力迹线的影响相似,是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影响变大,弯曲程度越来越明显。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8. 速度迹线图
3.1.2 速度为5mm/s时粗糙度对流动的影响
如图9所示,分别为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6.4微米、12.5微米时的理想结构模型。
a. 粗糙度为1.6微米时
b. 粗糙度为3.2微米时
c. 粗糙度为6.4微米时
d. 粗糙度为12.5微米时 图9. 压力等值线图
由图9比较可知,随着粗糙度的升高,流体进入微通道后的同一位置的压力梯度先降低后升高,影响不明显,但是粗糙度为12.5微米时,压力值变化同样较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