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行动指南

验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和态度,对高级干部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作了总结。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党的历史上各次“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做出了公正的批评和结论。至此,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摘自:中国网 2002年10月24日。)

案例分析: 延安整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现在,延安整风运动已经过去60多年了,至今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延安整风昭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讲,坚守思想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至为重要。 延安整风昭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历史经验,树立坚定、明确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性。 所以,延安整风运动的好传统,好作风,我们必须代代相传,并不断地发扬光大,使之永远成为我们党的传家宝。

【小 资 料】

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报告。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报告对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做了估计。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做出了不祝寿、不送礼、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名地名等项重要规定。这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并做出了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充分准备。

【知 与 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党的建设时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党的自身性质的要求,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

9

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阶段与形式。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