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 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黄土高原的黄土) 12、地质地形小专题: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七大洲地形特色:(见世界地理)

?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问题地理专题(环境、生态)

1、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③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略)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典例:甘

肃南小河沟)。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东北地区: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干旱

①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②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a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b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a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难以成云致雨。b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c西南季风不易到达;d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③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a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b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④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⑤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⑦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a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b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⑧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a)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b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c)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d)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e)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

朗干燥天气。 (4)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a引淡淋盐;b井排井灌;c生物措施;农田覆盖;d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e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②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③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6)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区域(海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海域。 ③易发生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

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8)温室效应问题

A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B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

D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E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减弱了港口功能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9)、酸雨(酸雾、酸雪)

a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湿润的气候

b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d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改善消费结构②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减少排放④清洁生产⑤开发新能源⑥加强国际合作 (10)、臭氧层空洞

①产生原理:氟氯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②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③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④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低谷,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C.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猛涨D.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⑤氟氯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⑥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11)光化学烟雾

原因:自然原因:光照强烈的季节;不利于空气流动的谷地或有逆温。 人为原因: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12)沼泽的保护(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意义: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①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②是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1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概念:每年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使环流形式发生改变,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拉尼娜”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 (14)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