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4、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图)。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南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相反。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5、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b)海陆:陆地大于海洋。(c)地形——凹地大于高地 (d)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4)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六、降水专题
1、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多雨,反之少雨;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湿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季节变化:我国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 4、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5)等降水量密集地区差异大,稀疏地区差异小。
5、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夏季风来得早、强即副高偏北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来得迟、弱即副高偏南易造成南涝北旱),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10月撤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
七、气候类型专题
1、模式法——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半球(陆地)。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七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1000mm。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1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达6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集中程度:热带季风气候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更大。
(5)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6)从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 (7)分布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仅仅分布在南亚、东南亚、我国少部分。而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均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气温小于0°C,最热月均气温大于15°C。 不同点:(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北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2)月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有大于100mm的月份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无。
(3)年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在400—800mm为夏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小于400mm也主要集中在夏季。
5、分析单一气候的成因,依据气候形成的四大因子逐一取舍,如北纬40°—60°欧洲大陆西岸气候的成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部分在北纬35°--60°,属于温带气候;②大气环流:处于盛行西风带;③海陆分布(下垫面):面临大西洋,受海洋影响大;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洋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④地形(下垫面)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于??⑤洋流(下垫面):增温、增湿;⑥人为因素
6、回答某地为什么是那类干湿地区,要回答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7、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3)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6)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