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A.蜂窝织炎 B.表面化脓 C.浆液性炎 D.假膜性炎 E.出血性炎

307.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是不正确的( )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C.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有全身反应 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 E.对机体损伤的任何因素均可作为致炎因子

308.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应除外以下哪项( )

A.白细胞渗出有利于清除、消灭致病因子

B.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

C.吞噬搬运坏死组织,有利于再生和修复

D.细胞溶酶体成分外溢有利于炎症介质的形成

E.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炎症的局限 309.下列哪种细胞不会在炎症灶中增殖( )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纤维母细胞

310.下列哪种变化最能促使血液成分渗出( )

A.小动脉短暂痉挛,血流减少 B.小静脉、毛细血管淤血,血流缓慢 C.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D.组织变质崩解 E.内皮细胞肿胀

311.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血清渗出 B.血浆渗血 C.纤维素渗出 D.白细胞渗出 E.红细胞渗出

312.炎性肉芽肿内的细胞成分不包括( )

A.上皮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多核巨细胞 E.纤维母细胞

313.下列各项急性炎症反应,按出现顺序哪一种最先出现( ) A.血管扩张 B.血流缓慢 C.白细胞附壁 D.白细胞游出 E.血流停滞

314.炎症时,引起白细胞渗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 A.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白细胞附壁 C.炎症介质起作用 D.白细胞的阿米巴运动 E.血管内压力升高

315.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细菌性痢疾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化脓性胆囊炎 316.肉芽肿指( )

A.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B.淋巴、网状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C.多核巨噬细胞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D.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部浸润和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E.黏膜上皮、腺体和结缔组织增生并向黏膜表面突出的蒂状肿物

317.炎症时白细胞定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 B.轴流消失 C.化学刺激物

D.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E.血管内压增高

318.在大多数类型的组织损伤中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速发反应主要是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A.补体

B.细菌毒素 C.过敏毒素 D.组胺 E.坏死分解产物

319.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局部组织变性坏死 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E.渗出物压迫及炎症介质刺激 320.炎症时液体渗出的部位是( )

A.细静脉和毛细血管 B.细动脉和细静脉 C.毛细血管 D.细静脉和淋巴管 E.细动脉和毛细血管

32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322.急性炎症反应中出血的机制是( )

A.化学介质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B.白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 C.纤维蛋白溶解 D.血管壁的损伤 E.凝血因子缺乏

323.同时累及脑膜、肾、肺、肠及骨的肉芽肿性病变常是( ) A.风湿小体 B.伤寒小体 C.麻风小结 D.矽结节 E.结核结节

324.下列哪一项不是渗出性炎( ) A.卡他性炎症 B.乙型脑炎 C.白喉 D.肾盂肾炎 E.小叶性肺炎

325.关于炎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炎症对机体均有利 B.任何机体都会发生炎症反应

C.急性炎症也可出现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D.慢性炎症均由急性炎症发展而来 E.炎症反应不会损伤机体

326.大量细菌毒素入血,导致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全身中毒症状的称( )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白血病 E.脓毒血症

327.下列哪项不具有防御作用( ) A.纤维蛋白渗出 B.白细胞游出 C.血浆渗出 D.炎性增生 E.红细胞漏出

328.关于嗜酸性粒细胞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 A.来源于骨髓 B.运动能力弱 C.无吞噬功能

D.见寄生虫病及过敏性疾病

E.见于某些部位的亚急性或者慢性炎症 329.炎症灶内有较多红细胞说明( )

A.局部血管受损严重 B.局部血管内静水压较高 C.局部血管内渗透压较低 D.局部有较多的内毒素 E.局部有较多的外毒素

330.肺炎双球菌感染最常引起肺的( ) A.蜂窝织炎 B.脓肿 C.纤维素性炎 D.伪膜性炎 E.出血性炎

331.炎症早期出现炎性充血时,最先累及的血管为( ) A.细动脉

B.小动脉 C.细静脉 D.小静脉 E.毛细血管

332.败血症指的是( )

A.细菌大量入血,血中可查到细菌,但可无中毒症状

B.细菌毒素入血,引起中毒症状 C.细菌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 D.细菌入血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症状,并在一些器官形成脓肿 E.细菌入血,繁殖并产生毒素,并有中毒症状

333.下列哪项肉芽肿中无多核巨细胞( ) A.风湿小体 B.伤寒小结 C.血吸虫卵结节 D.矽结节 E.树胶肿

334.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肾盂肾炎 B.菌痢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阑尾炎

335.多核细胞不见于下列哪项疾病( ) A.伤寒 B.结核 C.霍奇金病 D.血吸虫虫卵结节 E.异物肉芽肿

336.关于败血症,以下哪项不准确( )

A.血液中有细菌生长繁殖 B.常有较重的全身症状

C.在皮肤、黏膜处可发现出血点 D.血培养是最有价值的诊断 E.常形成转移性脓肿

337.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 ) A.白细胞的渗出 B.吞噬作用 C.血管反应 D.坏死溶解 E.免疫反应

338.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溶血性链球菌 B.志贺菌 C.白色葡萄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草绿色链球菌

339.白细胞在游出时会引起( ) A.血管扩张 B.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血管基底膜损伤 D.血管无明显变化 E.整个血管壁受损

340.下列哪项不是败血症的表现( )

A.细菌入血并产生毒素 B.高热寒战

C.一些内脏器官的多发性小脓肿 D.皮肤、黏膜点状出血 E.脾肿大

341.下列哪项不是炎性息肉的特点( ) A.突出于黏膜表面 B.仅由实质细胞增生形成 C.属于慢性炎症 D.常有蒂与黏膜相连 E.常发生于鼻黏膜和子宫颈 342.炎症灶内红细胞是( ) A.主动渗出 B.主动漏出 C.被动渗出 D.被动漏出

E.有时是主动渗出,有时是被动漏出 343.炎症灶内下述哪种成分不是由血液中渗出来的( ) A.浆液 B.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单核细胞 E.纤维蛋白原

344.速发性短暂反应时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是( ) A.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 B.细动脉内皮损伤 C.基膜降解

D.内皮细胞胞饮作用增强 E.以上都不是

345.白细胞渗出与红细胞漏出是( )

A.同时在相同的机制下发生 B.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C.先有白细胞渗出再有红细胞漏出 D.白细胞渗出后产生炎症介质可对红细胞漏出产生趋化作用 E.同时渗出

346.下列疾病或病变中属于化脓性炎的是( ) A.结肠嗜酸性脓肿 B.肝阿米巴脓肿 C.脊柱旁冷脓肿 D.睾丸树胶样肿 E.淋病尿道炎

347.具有高比重,静置凝固,黄色浑浊等性状的腹水见于( ) A.门静脉高压 B.右心衰竭 C.慢性肾炎 D.低蛋白血症 E.腹膜炎

348.炎症的全身反应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发热

B.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D.抗体形成增强

E.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功能降低 349.关于浆细胞下列哪项是错的( )

A.正常时不存在于血液中 B.无吞噬功能 C.来源于T淋巴细胞

D.椭圆形,核位于胞质一端,核染色呈车轮状分布

E.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350.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脓肿

351.白细胞游出前必有的过程是( ) A.血流加快

B.血流变慢甚至停滞 C.白细胞边集 D.白细胞附壁,粘着 E.血管通透性升高

352.下列哪项不属肉芽肿性炎( ) A.风湿病 B.伤寒 C.矽肺 D.乙脑 E.麻风

353.炎性浸润是指( ) A.白细胞自血管内进入炎区组织 B.血浆蛋白自血管进入炎区组织 C.液体成分自血管内进入炎区组织 D.生物病原体进入炎区组织 E.炎症向周围组织扩展

354.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使( )

A.局部组织合成代谢增强 B.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细胞酶系统障碍 E.组织损伤

355.下列可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细胞应除外( ) A.内皮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56.下列哪种激素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 A.甲状腺素 B.生长激素 C.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五、名词解释(共28道) 57.痈(carbuncle)

58.伪膜性炎(pseudomenbranous inflammation) 59.肉芽肿(granuloma) 60.糜烂(erosion) 61.菌血症(bacteremia)

62.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

63.渗出(exudation) 64.变质(alteration) 65.炎症(inflammation) 66.脓肿(abscess) 67.疖(furuncle)

68.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69.表面化脓 70.慢性炎 71.不完全痊愈 72.绒毛心(cor villosum) 73.完全痊愈 74.溃疡(ulcer) 75.纤维素性炎 76.浆液性炎

77.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 78.脓毒败血症(pyemia)

79.化脓性炎(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 80.败血症(septicemia) 81.毒血症(toxemia) 82.瘘管(fistula) 83.窦道(sinus) 84.空洞(cavity)

六、简答题(共19道)

22.试述浆液性炎的特点、部位、举例及结局。

23.简述炎症时纤维素渗出的利弊。 24.举例说明炎性水肿和炎性积液。 25.简述炎性吞噬作用及其意义。 26.化脓性炎的概念及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

27.试述(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 28.何谓慢性肉芽肿性炎?主要类型有哪些?

29.白细胞的渗出。

30.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31.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32.简述绒毛心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33.炎症的结局。 34.举例说明痊愈的类型。 35.慢性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结局。 36.简述纤维素性炎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37.解释炎症是防御为主的反应。 38.试述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 39.试述炎性增生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0.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是什

么?发生机理是什么?

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249.D 260.A 271.D 282.C 293.A 304.D 315.D 250.C 261.E 272.C 283.D 294.B 305.C 316.D 251.C 262.C 273.E 284.C 295.C 306.D 317.C 252.C 263.D 274.D 285.D 296.B 307.D 318.D 253.D 264.E 275.E 286.C 297.C 308.D 319.E 254.C 265.E 276.C 287.E 298.B 309.A 320.E 255.A 266.B 277.C 288.D 299.B 310.B 321.B 256.B 267.B 278.B 289.C 300.D 311.D 322.D 257.D 268.D 279.E 290.B 301.A 312.A 323.E 258.E 269.D 280.D 291.D 302.D 313.A 324.B 259.E 270.A

281.B

292.C

303.D

314.C

325.C

五、名词解释

69.黏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57.是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织中形成许多相互沟通的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58.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可见上面70.病程几周或几个月,可由急性炎转变而覆盖由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致炎因子持续存细胞共同形成伪膜,这种类型炎症称假膜在是主要原因。局部以增生为主,渗出细性炎。

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59.肉芽肿是增生性炎症,由巨噬细胞及其慢性炎可急性发作,如慢性阑尾炎急性发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作。

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71病灶较大,由肉芽组织修复,不能完全60.是皮肤或黏膜浅表组织坏死脱落后所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肺脓肿)。 留下的缺损。

72.绒毛心是发生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渗61.菌血症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中可出的纤维索不能完全吸收而发生机化,随查到细菌,但全身无中毒症状,称为菌血心脏搏动形成许多绒毛状物,称为绒毛症。

心。

62.炎性息肉是发生在黏膜上的慢性炎症,73.病灶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强,完全恢复局部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向表面突出、根组织原有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 部有蒂的肉样肿块,称为炎性息肉。 74.是皮肤或黏膜深在组织坏死脱落后留63.渗出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下的缺损。

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75.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 素。纤维素为红染色素,呈网状,大量纤64.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维素片状红染,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死称为变质。

细胞碎片。好发于黏膜(喉头、肠黏膜)、65.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对损伤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肺。 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76.以浆液渗出为特征,渗出物以血浆成分66.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为主,内含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发生于成。

疏松结缔组织(水肿)、黏膜、浆膜(积液)。 67.疖是单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77.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细胞核可达几脓肿。

十甚至百余个。根据其核的分布,可分为68.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异物巨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前者细漫性化脓性炎症。 胞核不规则地散布于胞质中,后者的胞核

326.B 337.C 348.B 327.E 338.D 349.C 328.C 339.D 350.B 329.A 340.C 351.D 330.C 341.B 352.D 331.A 342.D 353.A 332.E 343.C 354.C 333.D 344.A 355.B 334.D 345.B 356.E

335.A 346.E 336.E

347.E

呈马蹄形或环形,整齐地排列于细胞的周边部。

78.脓毒败血症是由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可在全身多个脏器出现多发性细菌栓塞性脓肿,称为脓毒败血症。

79.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称为化脓性炎。

80.败血症是细菌侵入血液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明显的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81.毒血症是细菌毒性产物或毒素进入血液,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82.是指连接皮肤与空腔脏器,或连接两个空腔脏器的病理性管道。

83.是指一端与皮肤或黏膜相通,而另一端为盲端的病理性管道。

84.由于坏死组织沿自然管道排除体外后在局部留下的空隙。 六、简答题 22.

(1)特点:以浆液渗出为主,内含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

(2)发生部位:疏松结缔组织(水肿),黏膜,浆膜(积液)

(3)举例:感冒初期的鼻黏膜炎症,二度烧伤(皮肤水疱):

(4)结局:炎症较轻,易于消退,但心包腔、胸膜腔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肺,影响功能。 2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