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五、名词解释

1.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保留组织结构的轮廓残影。

2.是较大范围的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继发腐败,坏死组织呈黑色或污黑色,称为坏疽。

3.常于动脉阻塞又有静脉回流受阻伴有淤血水肿时发生,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坏死部位肿胀、湿润,呈墨绿色,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有恶臭,全身中毒症状重。

4.多见于四肢末端,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畅通,加上局部皮肤水分蒸发,故坏死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的炎症分界线,恶臭味及全身中毒症状轻。

5.一种特殊类型的湿性坏疽。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坏死组织呈蜂窝状,用手指压有捻发感。

6.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崩解、自溶性改变)称为坏死。 7.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一种坏死。正常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局部形成无定形、嗜酸性染色的物质,状似纤维素,故名纤维素样坏死。

8.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被肉芽组织包绕,称为包裹。

9.结核病时形成的彻底的凝固性坏死,肉眼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 10.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11.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12.是指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称脂肪变性。

13.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又称细胞水肿。

14.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是细胞或

)))))))) 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 15.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16.结缔组织或血管壁内出现灶状、嗜酸性、纤维素样物质。

17.指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常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而间质增生。

18.是指组织间质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 19.是指组织间质内出现粘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20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受刺激因素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1.再生:组织和细胞丧失后形成的组织缺损,由损伤局部周围的同种细胞增生来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22.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3.不稳定细胞:此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 24.永久性细胞:这类细胞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一旦受损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25.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逐渐改建成熟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26.稳定细胞:这类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细胞的增殖周期似乎处于静止期,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27.瘢痕疙瘩: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28.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排出,留下空腔,称为空洞。

29.痂下愈合:在伤口表面由血液、渗出物、坏死物质脱去水分形成干燥的黑褐色硬痂,愈合过程在此痂皮下进行,称为痂下愈合。痂下愈合一般需时较长,但痂皮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0.完全再生:修复后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31.创伤性神经瘤:神经纤维断离的两端相

)))))) 隔太远,或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32.创伤愈合:一般指的是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损伤出现伤口的愈合过程。 33.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一期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少。 34.溃疡:皮肤或黏膜坏死,崩解脱落形成的局部缺损。

35.骨折愈合:骨折后,经过良好复位,通过骨膜细胞的再生,使折断骨组织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完全恢复正常的过程。 36.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形成后,骨母细胞分泌骨基质,逐渐成为类骨组织而取代纤维性骨痂,以后类骨组织发生钙盐沉积,成为编织骨,即骨性骨痂。 37.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组成,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六、简答题

1.结局:①引起炎症反应;②溶解、吸收;③分离、排出,形成缺损;④机化;⑤包裹;⑥营养不良性钙化。

2.①核固缩: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②核碎裂:核染色质崩解为致密蓝染的小碎片,核膜破裂溶解,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③核溶解: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染色变淡,只见,甚至不见核轮廓。当损伤因子较弱,病变过程较缓慢时,可先出现核固缩,而后碎裂,最后溶解。但如果损伤强,过程快时,则可先产生染色质边集,继而碎裂,或由正常状态直接发生核溶解。

3.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组织,这种过程叫化生。支气管黏膜上皮常在长时间受化学刺激或慢性炎症时,黏膜上皮发生损伤和继而再生修复时,可出现化生,此时,黏膜上皮由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因而可使局部抵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有一

定的加强;但主要是减弱了黏膜的自净能力,造成清除和分泌功能的障碍,可进一步加重病变。

4.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梢,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畅通时发生,由于缺血,干燥引起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炎症分界线,因在体表,恶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但水分不易蒸发的脏器,在动脉阻塞又有静脉回流受阻伴淤血水肿时发生,局部组织肿胀、湿润、呈黑绿色。因炎症弥漫,故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界限,有严重恶臭及全身中毒症状。常见的有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等。气性坏疽为湿性坏疽的特殊类型,常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蜂窝状,压之有捻发感。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展迅速,后果严重。

5.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常伴发细胞肥大。增生和肥大均可引起器官的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可使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增强。细胞增生常与激素和生长因子有关,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 6.

(1)基本病变:①细胞核:呈现核固缩、核碎裂及核溶解;②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坏死细胞解体、消失;③间质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最后坏死组织成为一片模糊的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质。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症反应。

(2)类型:①凝固性坏死(如:心肌梗死、肾梗死等),特殊类型有:干酪样坏死(如:结核病)和坏疽;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②液化性坏死(如:脑梗死、脓肿等),③纤维素样坏死(如:风湿病、良性高血压等)。

7.实质细胞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细胞内病理性色素沉着(如巨噬细胞内的含铁血黄素、萎缩细胞内的脂褐素等),肾、肺、胃等一些细胞内钙盐沉积等;间质包括间质和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淀粉样变、黏液样变性,以及病理性色素或钙盐在间质内沉积等。

)))))))) 8.大体观察:一般体积或实质缩小;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胞浆内可见脂褐素沉积;间质纤维组织或脂肪组织增生。电镜下:可见细胞器退化、减少,自噬小体增多及脂褐素。 9.

(1)毛细血管提供氧及营养和各种抗炎成分。

(2)各种炎细胞可以清除异物、抗感染和保护创面。

(3)巨噬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的再生和增生。

(4)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形成纤维组织。

(5)肌成纤维细胞能使伤口收缩。 (6)肉芽组织的各种成分能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7)肉芽组织能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10.骨折愈合可分为三个阶段:

(1)血肿形成:在骨折断端及周围有血肿形成,并常伴轻度炎症反应。

(2)纤维性骨痂形成:血肿首先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

(3)骨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骨样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骨样组织转变成编织骨,形成骨性骨痂。

(4)骨痂改建:编织骨的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在破骨细胞对原有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形成新骨质的基础上,编织骨形成适应骨活动时所受应力需要的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

11.肉芽组织的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最后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逐渐转化为瘢痕组织。 12.

(1)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分裂增生,短期

)))))) 内恢复原来大小。

(2)肝细胞坏死后,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再生的肝细胞沿支架延伸,可恢复正常结构。

(3)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网状纤维转化为胶原纤维。或者肝细胞反复坏死及炎症刺激,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肝小叶内间隔,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结构紊乱的肝细胞团。

13.肉眼: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

(1)新生的毛细血管:形成实性细胞索或扩张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形成袢状弯曲毛细血管网。新生的内皮细胞核体积大,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数目增多。

(2)成纤维细胞:体积大,两端常有突起,突起可呈星状,胞浆略嗜碱性。 (3)各种炎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等。

14.痂下愈合表现为在伤口表面由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的痂皮,愈合过程在痂皮下进行。其特点包括:表皮的再生必先把相应的痂皮溶解后进行,故愈合所需时间较长;痂皮干燥不利于感染发生,但如已有感染,则可有碍炎性渗出物的引流,因而加重感染,对愈合过程不利。

即停止增生,为机体所需。

15.包括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两个方面。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态等,如青少年再生能力较强,适当的蛋白质和充分的维生素供给有利于愈合。局部因素如伤口感染或有异物可妨碍再生的过程,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时也不利于再生,局部的神经支配不完整,其他如电离辐射等也能对再生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单选题(共116道)

133.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宽

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切面为棕红色

E.肺内支气管扩张

134.透明血栓最常见于( ) A.小动脉 B.小静脉 C.毛细血管 D.中静脉 E.中动脉

135.致使肺梗死的血栓栓子一般来自( )

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 B.二尖瓣疣状血栓的脱落 C.门静脉的血栓脱落 D.左心房附壁血栓 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脱落

136.肺小动脉被骨肉瘤细胞阻塞时称为( ) A.肿瘤的转移 B.脂肪栓塞 C.气体栓塞 D.肿瘤细胞栓塞 E.血栓栓塞

137.栓子运行一般( ) A.顺压力运行 B.顺血流运行 C.逆压力运行 D.逆血流运行 E.交叉运行

138.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 ) A.动脉系统栓塞 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 C.肾小动脉栓塞 D.脑小动脉栓塞 E.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

139.潜水员过快地从海底升到水面容易发生( ) A.肺不张 B.氮气气体栓塞 C.肺气肿 D.血栓栓塞 E.空气栓塞

140.最常见的栓子是( ) A.脱落的肿瘤细胞团 B.空气 C.血栓 D.羊水

)))))))) E.寄生虫

141.肺静脉血栓脱落致脑动脉阻塞的现象称为( ) A.血栓再通 B.血栓机化 C.血栓软化 D.血栓钙化 E.血栓栓塞

142.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143.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主要是在下何处发现羊水成分( ) A.脑动脉 B.子宫腔内 C.肺泡腔内 D.细支气管内 E.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144.妇女分娩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肺小动脉内有角化上皮细胞、毛发等物质,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 A.脂肪栓塞 B.气体栓塞 C.肿瘤细胞栓塞 D.羊水栓塞 E.血栓栓塞

145.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这种现象称为A.血栓形成 B.梗死 C.血管阻塞 D.栓塞 E.血栓栓塞

146.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 ) A.血栓再通 B.溶解吸收 C.血栓机化 D.血栓钙化 E.血栓栓塞

147.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A.阻塞血管

)))))) B.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梗死 C.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 D.心瓣膜变形

E.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 148.肺动脉栓塞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中毒性休克 D.大片肺出血 E.急性肾衰

149.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 ) A.脑动脉栓塞 B.肺动脉栓塞 C.体静脉栓塞 D.肝静脉栓塞 E.门静脉栓塞

150.在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沟通的毛细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 A.血栓脱落 B.侧支循环形成 C.血栓机化 D.血栓硬化 E.再通

151.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的增生 B.出血

C.含铁血黄素沉积 D.间质细胞增生 E.可并发血栓形成

152.下列哪项属于静脉性充血( ) A.减压后充血 B.妊娠子宫充血 C.炎性充血

D.进食后胃肠道的充血 E.静脉阻塞引起的充血

153.骨折后脂肪栓塞的部位通常是( ) A.肺 B.脑 C.心 D.肝 E.肾

154.静脉血栓的尾部是( )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透明血栓 E.层状血栓

155.下列哪些成分不会成为栓子( ) A.肿瘤细胞团 B.血吸虫虫卵 C.机化的血栓 D.血液中的气体 E.脂肪滴

156.下述哪项不符合静脉性充血( ) A.局部发绀 B.小动脉扩张 C.局部温度降低 D.局部组织肿胀 E.间质水肿

157.机体在处理血栓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结局是不可能的( ) A.分离排出 B.溶解、吸收 C.脱落为栓子 D.机化再通 E.钙化

158.白色血栓主要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 )

A.白细胞、纤维素和血小板 B.血小板和纤维素 C.红细胞和白细胞 D.红细胞和纤维素 E.血小板和红细胞

159.单纯动脉栓塞不易引起( ) A.肾梗死 B.脑梗死 C.肺梗死 D.脾梗死 E.心肌梗死

160.下述哪种患者不易出现血栓形成( ) A.大面积烧伤 B.直肠癌根治术后 C.晚期胃癌患者 D.心房纤颤

)))))))) E.皮肤荨麻疹

161.胸部手术时要注意防止( ) A.脂肪栓塞 B.肿瘤细胞栓塞 C.气体栓塞 D.羊水栓塞 E.血栓栓塞

162.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是( )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 E.血凝块

163.贫血性梗死发生于( ) A.组织疏松的器官 B.有双重血液供给的器官 C.严重淤血的器官 D.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 E.以上都不是

164.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可引起( )

A.室间隔后1/3心肌梗死 B.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 C.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 D.右心室心肌梗死 E.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

165.脾动脉分支完全阻塞可引起脾( ) A.出血性梗死 B.脓毒性梗死 C.液化性坏死 D.贫血性梗死 E.脾坏疽

166.脂肪栓塞时栓塞主要影响下列哪一器官( ) A.脾 B.心 C.肝 D.肺 E.肾

167.肠扭转可引起肠( ) A.贫血性梗死 B.白色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 168.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纤维蛋白 E.单核细胞

169.脑动脉栓塞患者其栓子可来自( ) A.肠系膜静脉血栓 B.右心房附壁血栓 C.二尖瓣赘生物 D.下肢静脉血栓 E.右心室附壁血栓

170.下列哪种器官很少发生梗死( ) A.心 B.脾 C.肾 D.肝 E.肠

171.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哪项是错的( )

A.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 B.梗死灶呈锥形 C.多位于肺下叶

D.由肺动脉分支阻塞引起 E.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 172.下列哪项不会出现贫血性梗死( ) A.脾梗死 B.肠梗死 C.心肌梗塞 D.肾梗死 E.脑梗死

17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E.脾

174.下述关于梗死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