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方案的撰写
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就是教学设计最终形成的实践性的教学文本,包括学期(学年)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等
一、教案的构成要素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师活动 (4)学生行为 (5)教学媒体 (6)时间分配
第二章 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一、目的
(1)鉴定和诊断数学教学的效果 (2)调节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3)督促和激励师生继续努力 二:一般程序
(1)测量与评价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 ①数学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所以常用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价它) ②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各评价指标的目的性,要求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能够作为标准的尺度,如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反映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各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要求尽可能得保持指标体系中诸指标的独立性,减少指标间的彼此相关或部分包含关系
整个指标体系的完备性,要求整个指标体系对于评价标准来说,具有全面评价的意义
可测性,说明诸指标是可以直接测量的
确定指标体系的权值也是建立指标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③测量数学教学的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谈话法(又称访谈法)、问卷法等) (2)数学教学测量和评价实施阶段 分两步:预测与正式施测 (3)整理与分析测量的结果 (4)对数学教学进行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②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④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袋评价)
三、关于数学测验的基本理论
(1)什么是数学测验
三个特征:一个测验是一个行为样本;
这个样本是在标准化条件下获得的;
在记分或从行为样本中获得数量化信息方面有已有的规则 ①行为样本 ②标准化
③效度(描述数学测验有效性的指标,说明该测验的准确性程度) ④信度(描述数学测验可靠性的指标,对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估计) ⑤项目分析⑥
(2)编制数学测验的一般过程
①测验目的的确立和材料的选择 ②选择与编制数学测验题目的原则
(测题的取样应有代表性;难度要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文字简练,不重不漏; 各测题要尽量彼此独立;答案的正确性是没有争议的;知识的记忆、原理 的应用要有恰当的比例;形式应根据测验的目的、材料的性质、学生的年 级而确定;测题的数目至少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以备日后删除淘 汰,也可编制备份,交替使用)
③常用的数学测验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