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12月申报,2015年3月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教科研课题。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课题负责人: 陈文平
课题组成员:徐晖 曹毅 孙世武 一 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实现“ 三维目标”的重大障碍。因此,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前提,没有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试图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自主学习精神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学习理论专家所积极倡导的,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一直以来就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缺乏分层面的细致指导与相关指导策略,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是十分主要的,近期作用可使学生处于自动的学习状态中,远期的作用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地继续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研究是想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学生在物理学习品质上存在的问题,以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我们所教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必将有力推进新课改理念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以我校普通小学学生为样本,通过研究南阳市城区小学学校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从而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引导家长合理期待学生,给孩子营造较为宽松的学生和生活条件。
三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建立动态评价、差异评价模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培养对策研究。
通过教育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哪些原则,经过哪些途径等。主要包括:
①问卷: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②调查:从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性、自主能力、影响自主性的因素等三个维度,了解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从而为研究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③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根据上述问卷和调查的结果,研究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从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归因、自我监控能力、意志、性别差异、学习策略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外部因素主要从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积极的课堂环境的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下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
(2)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首先,弄清自主性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重视强化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建立自主性学习模式,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会了剖析自我学习的特征,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来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