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统计学》习题

19.统计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总体实际数量的差别称——。

2 0.——是保证统计调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准确、及时、完整取得调查资料的重要条件。

21.调查表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它是容纳 ,搜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

22.重点调查的特征在于调查对象中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值之和占总体全部单位该 的绝大部分(比重)。

23.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 和 ,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和 。 24. 在制定统计调查方案过程中,其首要问题是 。 25.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是 , 和 。

26.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主要是由 , 和 组成。 27. 普查是一种 的 的全面调查。

28. 进行普查时,首先规定一个 ,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普查资料的准确性。

29. 对在全国钢产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十大钢铁企业进行钢产量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成为 。

30. 典型抽样有两种方式,一是“解剖麻雀市”,二是 。

31. 抽样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他是按 来抽取调查单位数的,在一定意义上,可起到 的作用。

32. 统计误差有 和 两种。其中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可能产生。

(五)简答或简述题

1.什么是统计设计? 2.统计设计的内容如何? 3.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

4.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5.统计表是什么?其构成如何? 6.统计表有哪几种?

7.统计表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如何?

8.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9.何谓调查项目?拟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0.什么是调查误差?产生调查误查的原因有哪些? 11.什么是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地位如何?

12.为了保证普查资料的质量,在进行普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3

1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的含义是什么?重点调查有什么优点? 14.典型调查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15.某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为18.2平方米/人,2001年为21.8平方米/人,2002年为22.9平方米/人,2003年为24.1平方米/人,2004年为25.6 平方米/人;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为23.1平方米/人,2001年为24.6 7平方米/人,2002年为26.8平方米/人,2003年为27.7平方米/人,2004年为28.9平方米/人。试根据统计表的编制原则,设计一张反映2000——2004.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情况的统计表。

第三章统计整理

【考试题】

(一)判断题

1.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 ) 2.变量数列中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计算公式为: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下限+变量数列的组距/2。 ( ) 3.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钟形、U形和J形分布三种。 ( ) 4.统计学中的“结构”是指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 ( ) 5.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是次数分布数列。 (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