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汽ft的制动性
(1)该车在附着系数? ? 0.7 的路面上制动时,试计算前轮能提供的最大制 动力。
(2)在前轮刚抱死时后轮能提供多大的制动力?
4.21 评价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和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方法有 哪些?
4.22 在以制动强度 z 为横坐标,利用附着系数? 为纵坐标的利用附着系数与 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中,为什么应选取在对角线上方的曲线作为汽车的利用附着 系数曲线?
4.23 利用 I 曲线、β 线和车轮滑转率 s,分别说明汽车制动系统制动力调节 的理论依据和原则是什么?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24 已知汽车轴距 L ,质心高度 hg ,质心至前轴和后轴的距离分别为 a 和 b ,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为 β,试推导该车的同步附着系数?0 的表达式。当该车总 质量为 4250 kg ,前轴轴荷为 36%,质心高度为 0.85 m ,轴距为 2.45 m ,汽车同 步附着系数?0 ? 0.6 时,试确定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应为多少?
4.25* 已知某汽车总质量 m ? 8025kg ,轴距 L ? 4m ,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a ? 3.03m ,至后轴距离 b ? 0.97m ,质心高度 hg=1.15m,在纵向坡度为 i ? 5% 的 良好路面等速下坡时,轴荷再分配系数是多少?
(注:轴荷再分配系数 m ??FZ1 , m ??FZ2 )
f1 f2
F F Z10 Z20
4.26 已知某汽车质量为 m ? 4000kg ,前轴负荷 1350 kg ,后轴负荷为
2650 kg ,hg=0.88m,L=2.8m,同步附着系数为 0.6,试确定该车的制动器制动力 分配系数是多少?
4.27 请叙述分析汽车制动性时使用的“I 曲线”的意义,f 线组与 r 线组的 含义。 4.28 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从 0.4 增加到 0.7 时,对汽车的制动性有什么影响?
15
汽车理论习题集
4.29 解放 CA1150PK2L3T1 双后桥载货汽车设计核定装载质量为 9000kg, 装备质量为 6000 kg,在水平良好路面?s ? 0.75~0.85,实施紧急制动时恰好前后 轮同时抱死,试问该车装载 20000 kg 水泥在水平良好路面实施紧急制动时,试 近似计算此时汽车的制动力和制动减速度。
4.30 汽车制动时使汽车减速的力有哪些?
4.31 通常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的分配比,采取何种措施使得汽 车无论在空载还是满载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制动效果?
4.32 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分配比值的汽车,制动系统的缺陷, 并指出改进措施。
4.33 请分析汽车急加速时,整个车身前部升高而后部降低的原因(提示: 要考虑轮胎等弹性元件、阻尼元件的作用,并采用受力分析方法,要求画出受力 图并列出平衡方程)。
4.34 按照制动距离的定义,能否在道路上测得制动距离(假设未安装防抱 死制动系统)?从道路上测量得到的制动距离与定义的制动距离是否相等,为什 么?
4.35 一轿车驶经有积水层的良好公路路面,当车速为 100km/h 时要进行制 动,问此时有无可能出现滑水现象而丧失制动能力?轿车轮胎的胎压为 179.27 kPa 。
4.36 CA770 制动系统由真空助力改为压缩空气助力后的制动试验结果如表
4-2 所示。
表 4-2
装用不同助力系统时 CA770 轿车的制动性能
制动时间/ s 2.12 1.45 制动距离/ m 12.25 8.25 最大制动减速度/( m ? s) 7.25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