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人”。他虽通脱不及阮籍、嵇康,功业不及山涛、王戎,但学术上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学术宗师,在理论上开创了儒道互补的理论结构。为嵇康拉风箱,说明他是一个平和的人,也是朋友深情的表现。

补注:

于时:在当时。寻:寻访,探访。

为佐鼓排:为佐,作助手;鼓,动词,鼓风,这里可以理解为拉;排,本字是“韛bèi”,意思是皮制的鼓风的工具,相当于风箱。“为佐鼓排”意思是作助手拉风箱。按:教材323页下注⑧之词目“佐排鼓”,误,当如正文为“佐鼓排”。

译文:钟士季(钟会)非常精明,擅长玄理,早先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的名流,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子期(向秀)帮他拉风箱。嵇康不停地挥舞着铁锤,旁若无人,过了好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时,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本则核心:特写嵇康狂放,展现应对玄机。 三、“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1.竹林七贤

先介绍一下“竹林七贤”,因为他们与魏晋风度关系很大。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总体上看,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可是性格也有差别: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非常狂放;刘伶纵酒出名;山涛算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说他有政治野心不为过;王戎出身望族,自幼聪颖异常,拘礼、吝啬,晚年成了一个老官僚;向秀前已介绍;阮咸性格比较平和,音乐造诣很高。

2.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也叫魏晋风流。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三国魏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人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超然物外、崇尚自然、率真任诞、冷峻雅量而风流自赏。如《身无长物》中的王恭;《支公好鹤》中的支公;《雪夜访戴》中王子猷;《小儿辈大破贼》中的谢公;《试为我一奏》中的王子猷和桓子野等。另,《世说新语》又记:顾庸集僚属对弈,得儿死讯,他“以

9

爪掐掌,血流沾褥”,而其神色不变。其冷峻、其雅量、其喜怒不形于色,可谓登峰造极。还有不少名士言词高妙、语带玄机、精神超俗,如《闻所闻而来》中钟会与嵇康的简短对话(至于钟会是否算真的风流名士,就值得怀疑了)。

魏晋风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即称为名士行为标志的“清谈”。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

对魏晋风度的评价,历代大致是贬斥的。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在今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如果我们进行历史考察,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丹、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使得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否定外界社会,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从东汉和帝时代开始,外戚宦官相互屠戮,直到魏晋的杀戮名士,社会上刃血横飞,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曹操的“尚通脱”,“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的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有所改观。从那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这也能算上一次解放运动的功劳吧。

3.隽永简约

隽永,指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简约,这里指语言文字经济简要。这里的隽永简约主要是指《世说新语》文本语言的言简意深、言要味长的艺术风格。统观《世说新语》全书,这个特色是非常突出的。

《世说新语》共36篇,涉及重要人物五六百人,记事1130余则,内容极为丰富,可是全书仅6万字左右,其语言之简约不言自明。如《闻所闻而来》

10

中,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问与答皆妙,意在言外。本课所选六则,都有这个特点,可以逐篇揣摩体味。又如《言语》篇钟毓、钟会兄弟因偷酒喝时一拜一不拜,表现各异,钟父怪问,“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语言之简约往往要借助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直描数十字,往往不如一句妙喻言简味深。如《赏誉》篇评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评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评王衍“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岩岩清峙,壁立千切”等,皆以物格喻人格,语言简洁而形神毕肖;《伤逝》中何充参加庾亮葬礼时所说“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的伤悼和惋惜;《言语》篇中谢太傅谓王右军说的话“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透露出人到中年、感叹时光飘忽、易为哀乐之事而伤感动情等幽微的情调,都是要言不烦而令人神牵的例子。

《世说新语》自问世1500多年来,颇得文人学士赏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的隽永简约的艺术感染力。宋高似孙《纬略》说它“极为精绝”,“精”的条件是简;刘应登认为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胡应麟更是对其推崇倍至:“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直至现代,鲁迅评赏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

四、研习与思考 一、选择题

1.《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2.下列哪个门类,不属于孔门四科( )

A. 德行 B. 言语 C. 政事 D. 容止 二、填空题

1.《世说新语》为刘宋宗室临川王 撰,梁 注。今传本分为 篇。

2.评说《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筒瑰奇”的现代作家是 。

3.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4.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何必见戴!” 5.《小儿辈大破贼》一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 ”篇;《雪夜访戴》选自其中的“ ”篇。

三、思考题(答案略) 1.什么是魏晋风度?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