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六则
【教学目的】让学生大致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文史知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六则选文的文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修养;让学生理解六则选文所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提升思想境界;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增强文学艺术品的鉴赏力。
【重点难点】重点:六则短文的文义、显示的魏晋风度特征和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难点:六则中人物背景及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简介 二、文本分析
三、“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思考题】
1.什么是魏晋风度?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导入语】
东晋的尚书令诸葛令和丞相王导二人为姓族的先后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语言交锋。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却说王、葛?”“王、葛”的排序是当时习惯的说法,很难应对。没想到诸葛令说:“这就好像说驴马,而不说马驴,这难道是说驴胜过马吗?”(原文: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nìng胜马邪?)弄得丞相王导很尴尬。简文帝召见东晋名臣王坦之和中央秘书(黄门侍郎)范荣期。王坦之年龄小官位高,范荣期年龄大官位低,于是二人为了谁走在前谁走在后极力推让,最后还是年龄大的范荣期走在前边。走了一会儿,王坦之突然说:“簸呀扬呀,糠皮在前。”(原文:簸之扬之,糠秕bì在前)这是说范荣期是糠皮,自己是好米。老范不动声色地走着,也轻声地感叹:“淘呀汰呀,沙子在后。”(原文: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这都是《世说新语》的《排调》篇中记载的小幽默。《世说新语》中不仅记载了许多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一共有36篇,每篇都是一个专题,内容非常丰富,把魏晋士人的风貌和社会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一本书。本课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六则,在一定程度上映现出魏晋名士的风流雅尚。
1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介绍 1.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即宋武帝侄,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宋书·刘道规传》云:刘义庆“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说明他生性求简单朴素,无不良嗜好,不贪欲,又爱文艺。他还喜欢与文学之士交游,他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宋书》云:“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当时著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刘义庆公元
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生有5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刘义庆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总之,刘义庆是南朝宋最优秀的皇家子弟,很聪明,品德好,又有文才。但也有文称他“文才不多”,可是“足为宗室之表”,意思是虽没有什么文才,但品德高尚,是宗室的优秀代表。看来关于他到底有没有文才,是有争论的。这个我们就不要参加讨论了。
2.《世说新语》
书名: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期间,开始编撰《世说新语》,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以及《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