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年龄越大,本我作用越少,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要通过自我。 自我是意识部分。个体必须通过“自我”和现实世界进行交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年龄越大,自我对行为的作用越来越大。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超我遵循完美原则,代表人类道德标准和发展的高级方向。

6.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09年选12)

答: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

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3、14岁- )

弗洛伊德认为,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当时性心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7.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P460

答:艾里克森的理论考虑到了生物因素又考虑到了社会因素,个体发展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整合的过程。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01年选5)艾里克森的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信任——怀疑)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自主感——克服羞涩、疑虑,体验意志)(03年选15)

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游戏期,体会自我)。

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勤奋——自卑)

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02年选10)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8.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462

答: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他提出用刺激(S)-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 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上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人的生理结构来自于遗传,遗传而来的构造,其功能取决于环境。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

2)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个体在幼儿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提出了教育万能论或环境决定论)。华生提出了学习理论,认为条件反射式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单位,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行成。

3) 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应用了条件反射法研究了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婴儿阿尔伯特与兔子的实验。

9.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463

答:斯金纳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学习的实验程序。(老鼠压杆获取食物的学习实验——斯金纳箱) 斯金纳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斯金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育婴箱、行为矫正、辅助教学机。

10.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465

答: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1) 观察学习(06年选6)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