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的部位、所主的官窍、所主的五体等符合四逆散证之病机者,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基本治疗原则为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2.3 四逆散的现代临床应用

2.3.1 消化系统疾病

肝病:四逆散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选用四逆散加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方,探索抗乙型肝炎复发的新路,取得一定近期疗效。加味四逆散治疗慢肝及早期肝硬化,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缓解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改善病情。四逆散加益气健脾、化瘀软坚之品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的膈下逐瘀汤治疗组。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也取得很好效果。

胆病:根据胆囊炎湿热内郁之主要病机及其多合并结石,采用三金四逆散为主治疗(四逆散加金钱草、郁金、内金)。慢性胆囊炎属肝胆气滞或肝胆湿热、疏泄不利者,采用茵陈四逆散加减治疗。

胃病: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难治性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对文献报道2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辨证以气滞型为最,虚寒型次之。治疗气滞型以四逆散为主,虚寒型以六君子汤为主。应用疏肝健脾方剂的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好,复发率低。 肠病:对溃疡性结肠炎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型应用香军四逆散加减治疗(四逆散加木香、大黄炭),对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者应用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治疗。四逆散随症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十二指肠炎、气滞湿阻型的便秘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2.3.2 妇科疾病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经间期用四逆散加适量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痛经用金铃四逆散加减,黄褐斑使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味治疗。

2.3.3 男科疾病

慢性附睾炎:其病机主要在于足厥阴肝经气郁血滞、湿热或湿浊结聚成痰,阻塞经络,以疏肝解郁的四逆散加味进行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从肝论治,兼顾血虚、血瘀、肾虚等,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3.4 泌尿系统疾病

加味四逆散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二阴综合征、多囊肾、输尿管结石等肾系疾病具有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受阻、邪热内郁证者。

2.3.5 儿科疾病

小儿夏季热:患儿既存在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的体质,又有外感暑热之邪的病史,故热邪传里,阳气内郁,湿热蕴滞,肝脾失调,实为导致发热持续不退的病因病机,故予四逆散加味治疗最好。小儿腹痛:本病以5岁~10岁儿童多见,多种检查无阳性发现,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腹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方加减治疗。

2.3.6 心血管系统疾病

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肝气郁结、血瘀胸络、心阳不振型)、心肌劳损(肝气郁结、痹阻心络、心阳不宣型)、心动过缓(肝气郁滞、心脾两虚型)、心动过速(肝郁气滞、心阳不振型),取效甚捷,远期疗效亦满意。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胸闷乏力、精神疲乏等治疗效果也很好。

2.3.7 外科疾病

颈痈、背痈:文献报道颈痈、背痈治疗多以清热解毒论治为主,而从疏肝理气、调畅三焦论治甚少。从颈痈背痈病因和病机分析,不论是外感毒邪、还是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机不畅,血脉不通,经络壅遏而生痈。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通畅三焦为要。选用四逆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既清热解毒泻火,又调畅气机,解除郁滞,促进病情痊愈。

2.3.8 肿瘤

汤岳龙曾与日本医生合作使用四逆散加陈皮、半夏观察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性疼痛患者13例,疗效满意。治疗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口服四逆散加陈皮、半夏制剂,方中药物用量均按原方比例严格配制为颗粒剂,根据体质及服药后反应适当增减剂量。日本汉方研究者认为,四逆散加陈皮、半夏的止痛效果是在调整胃肠道及全身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故疗效稳定,持续时间长,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四逆散经过适当加减后,临证中可治多种疾病,其共性为肝气郁结,或阳气内郁而致气机不畅者。

3 四逆散实验研究

3.1 药理研究

3.1.1 中医肝郁证的药理学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当肝脏有病变时,可影响一些胺类物质代谢,使神经突触传递发生障碍出现精神与神志症状。它说明神经与肝功能关系密切,是肝主疏泄的病理生理基础。四逆散具有安定样中枢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兴奋呼吸,增加气体交换,提高血氧分压,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使机体得以气体引行,恢复肝喜条达的疏泄功能,这是四逆散治疗气郁证的药理学基础。

3.1.2 其他药理作用

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抗休克作用,抗心率失常作用,升高血压作用,强心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调节胃肠动力、增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促进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提高脑血流量、促进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的正常电活动作用,对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对在体子宫则呈兴奋作用。毒理研究表明,急毒实验该方对心脏有一定毒性且具依量性;亚急性毒性实验发现,大量应用对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确有损害,如充血水肿,实质细胞变性,重者点状坏死,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解毒作用:能显著预防利多卡因的毒性,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3.2 作用机理研究

3.2.1消化系统

胃肠:四逆散能增加小鼠胃排空流体和固体的能力,提高大鼠离体胃条的兴奋性和整体动物IGG胃运动的频率,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日本研究显示:四逆散通过维持、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胃粘液,从而提高防御功能。其作用机制不是介导作为防御因子之一的粘膜内PG,而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防止血管挛缩或扩张血管。四逆散尚有轻度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加味四逆散通过清除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时增多的氧自由基,调节细胞因子网络而改善肝郁证UC的病情。 肝胆:四逆散加味对多种方法造成的动物急、慢性肝损伤模型进行干预,通过多种实验指标

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①四逆散配桃仁有较好改善肝细胞炎性水肿的作用,该作用似与降低血浆TXB2及T/K比值有关;而四逆散配丹参则具有较佳改善脾重的效果;②四逆散、四逆散配丹参、四逆散配桃仁均对谷丙转氨酶(ALT)有效,但对谷草转氨酶(AST)只有四逆散配丹参或桃仁才有效,提示当AST值升高时,四逆散宜配伍活血药;③四逆散、四逆散配桃仁均能升高SOD活性作用。加味四逆散能有效的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抑制星状细胞活性,减少肝内胶原蛋白的合成与沉积,促进胶原降解;具有肯定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作用,其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3.2.2免疫系统

实验研究表明,加味四逆散有明显的抑菌、调节免疫作用。日本人小林等应用作为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的MRL/MP-LPr/LPr小鼠,探讨四逆散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观察到模型小鼠周身的淋巴结、胸腺、脾脏以及肝脏均显著地肿大,经四逆散治疗后胸腺肿大得到明显地抑制。四逆散还具有使胸腺内T细胞分化异常的情况转为正常的作用。

3.2.3 生殖系统

观察四逆散加味方对用苯酚制成家兔输卵管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提示,该方具有对抗输卵管炎症的作用。

3.2.4 神经、内分泌系统

加味四逆散可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兴奋性,改善该模型大鼠的抑郁表现;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还可显著增强该模型大鼠的抗应激能力,其机制与其升高中枢和血浆中5-HT及DA含量,降低血浆中NE和E含量有关。

3.2.5 抗病毒作用

四逆散对NDV(新城鸡瘟病毒)诱生干扰素有促进作用,并具有直接诱生干扰素作用,说明在病毒感染状态下,四逆散能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抗病毒能力。

3.3 配伍研究

李岩等就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拆方研究。结果表

明,芍药甘草汤及甘草有明显抑制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甘草为方剂中的抑制成分,芍药可加强其对胃排空的抑制作用;四逆散及其组成药物柴胡、柴胡枳实合煎及分煎合用,均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柴胡枳实合煎的增强作用明显大于分煎合用,且此二味药为四逆散中的增强成分。进而又以钡放射法,证明了柴胡枳实合煎剂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运用方剂分解法,探讨四逆散抗休克作用的更优配方:以四逆散方中枳实为主,将该方分解组合成七种不同配方的水醇沉液制剂。结果以枳实、柴胡、白芍相配伍的制剂和枳实、柴胡、甘草配伍的制剂升压效果最强,而以枳实、柴胡、白芍相配伍的制剂和四逆散制剂腹腔注射的LD50为最大,即毒性较之最低。各种配伍不同程度上均降低了单味枳实的毒性。据上述结果推测,可能以枳实、柴胡、白芍为伍的配方,在抗休克应用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作用较强,毒性较低)。在四逆散对大鼠胆汁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四逆散能使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提高1.3倍。处方中各味药配比不同,对胆汁流量的影响也不同。当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配比为5:5:1:1时,与四逆散比较,胆汁流量提高3.4倍。柴胡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白芍、枳实、炙甘草。枳实与白芍存在较显著的交互作用。

现代对四逆散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研究、作用机制探讨以及配伍研究三个方面,已历时20余年,做了大量而有意义的尝试,虽尚未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却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