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

创造性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创造性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六章智力(重点章)

1、智力(名解):智力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2、能力(名解):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能力具有两层涵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3、能力的不同类型:

按照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都是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指位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按照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4、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 5、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

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智商分为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两种。

比率智商(名解):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这种智商的计算只适用于儿童,其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名解):是心理学家韦克勒斯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的一种智商的计算方法。它表示的是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其实质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韦克勒斯假定人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形式。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IQ)=100+15Z。 6、智力的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个方面。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智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团体与团体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是性别差异。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具有较大优势。不同职业、种族之间的人智力也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智力测验本身的公平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7、智力发展的特征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说来,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方式增长,增长逐渐减慢。一般在18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其,可持续到60岁左右。进入老年阶段(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入衰退期。 (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之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少。也就是说,再次测验时间间隔越长,智商间的预测力越低。智力测验分数只在短期内具有较高的预见性。同时,婴儿早期智力测验的预测性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期智力尚未分化所致。 8、智力因素论:

①智力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他认为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g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两种因素。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②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随生理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年轻人的流体智力比老年人的好;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它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会随着人的年纪的增长而一直发展。

③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他把能力测验归为7个不同的测验群: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 9、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种智力为

①言语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智力⑦内省智力

10、智力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智力操作之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即智力操作的结果,可以按单元计算(单位),可以分类处理(类别),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这个智力结构理论,也称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 11、智力的认知理论

20世纪下半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智力研究出现了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即信息加工途径,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其信息加工过程。 (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首先,在斯腾伯格看来,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 (二)PASS模型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习惯,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12、什么是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分为哪些类?

智力测验是指在对智力进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时也称智力量表。通常是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组成,其作用在于抽取一组标准化的行为样本,通过对这组行为反应的观察分析,对引起行为的智力活动做出推论和解释。

根据施测的形式分为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个别智力测验指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对个人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团体智力测验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可以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测试的测验。

根据测验题目组成和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智力测验和非文字智力测验。文字智力测验是指测验的题目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非文字智力测验是指测验题目不以文字表述,受测者不以文字或语言方式作答的测验。

根据施测者关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速度测验关注的是回答问题的速度,一般由比较容易的题目组成。难度测验关注的是被试答题的正确性,构成比较复杂。 13、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他们提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这份量表也称“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用的是比率智商。

14、心理测验的性质

①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 ②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③心理测量具有误差,且误差不小。 ④心理测量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15、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即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任何一个良好的测量工具都必须保证的前提,在测量学上称之为信度和效度。

信度(名解)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越高说明这一测验所得结果越可靠。信度又可以分为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等。再测信度是指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性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或分测验中各题目所测内容的一致性。

效度(名解)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心理学家一般将效度进一步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所谓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预测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构想效度表示一个测验是否达到了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测量。预测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性,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

16、常模(名解)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P151) 17、经典智力测验:

①斯坦福—比内测验,指1916年推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修订的比内智力测量表版本,这是最负盛名的。

②韦克勒斯智力量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称WAIS),测量16岁以上成人的智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用于6至16岁学龄儿童;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简称WPPSI),测量4至6岁半学龄前儿童的智力。这份量表用的是离差智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