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研 究 生 教 育

第一节 概述

学校于1993年开始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4开始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3年学院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培养化学工艺硕士研究生;

1994年学院与西安交大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培养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

1995年学院与石油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硕士研究生;

1996年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硕士研究生,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高分子材料及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研究生,与西南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硕士研究生;

1997和1998年学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应用化学、有机化工、管理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

1998年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 1999年学院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及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化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2000年学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化学工艺、机械设计与理论、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设计与理论硕士研究生,与石油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设计理论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与河

北大学联合培养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联合培养工业催化及化学工艺硕士研究生,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另外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化学工程博士研究生,与石油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化学工艺博士研究生。

2001年学院开始与其他院校进行全过程联合培养,即研究生在读期间都在本学院。

2001年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化学工程、工业催化、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与河北大学联合培养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研究生,与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

与2001年相比,2002年学院于北京化工大学在硕士生联合培养上增设了机械设计与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另外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机械设计与理论及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与河北大学联合培养仍是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与2002年相比,2003年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上增加了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生联合培养上增加了材料学、应用化学及化学工艺专业,另外还与河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

2004年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增加了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经

济及管理专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生联合培养上增加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05年与2006年学院只与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所设专业与2004年基本相同,另外2005年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材料学及化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队伍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而发展壮大。 硕士生导师:

1999年导师:蒋力培、焦向东 、周海、刘录、杨建华、周树杰、高启轩、王宗起、张存旺、孙桂大、佟泽民、杨春育、吕九琢、郭文莉、丁福臣、吴明捷

2000年增加导师:吴立志、俞建荣。兼职导师:谢祖嵘

2001年增加导师:任晓光、赵天波、赵如松、罗国华、靳海波、刘嘉敏、韩占生、徐自立、晁建平、张玉喜、李凤艳、施建华、洪毅

2002年增加导师:宋永吉、曹长兴、张沛、戴波、靳其兵、李铁香、林小竹、吴明捷、张晓明、李夏青、付小美

2003年增加导师:周志军、李翠清、靳广州、高俊斌、陆晓中、刘太奇、薛龙、杜苍天、纪文刚、左丽、刘娜、徐新、王振全、吴海燕、阎笑非、李欣、王伯安、景永平、刘广斌、陈彦玲、熊杰明、王虹、张国英、张宁、陈家庆、车俊铁、周灿丰、陈首丽

2004年增加导师: 2005年增加导师: 博士生导师: 1998年:蒋力培

2004年增加导师:郭文莉、焦向东 、任晓光、刘太奇、

第二节 专业设置

一、材料学

本学科于2001年开始与北京化工大学全过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过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成型、生物材料、复合材料。以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有强的计算机能力、中外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健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为目标。

硕士生的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

《材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北京化工大学)

课程 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HSS501 HSS502 Eng505 学 位 课 (≥ 18 学 分) 学 科 方 公 共 基 础 课 Eng551 Math501 Math502 Math503 Math504 Math505 MSE550 PSE550 MSE505 MSE506 PSE540 MSE501 MSE502 MSE541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硕士生英语(一外) 专业英语 应用数理统计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数学物理方程 数值分析 最优化方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高分子研究方法 材料结构与性能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加工原理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材料表面与界面 学时 54 36 72 16 40 40 50 50 40 40 48 48 48 48 32 32 32 学分 2.0 1.0 2.0 1.0 2.0 2.0 2.5 2.5 2.0 2.5 3.0 3.0 3.0 3.0 2.0 2.0 2.0 开课时间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备注 春 春 春 春 春 必修 至少 春 春 选2学分 秋 至少 选2.5学分 至少 春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选6学分 根据方向任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