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发展历史和QC小组活动的开展(二)

⑶原因分析的思维程序是:用头脑风暴法产生观点,把造成问题的潜在原因都想到(小组成员互相不争论、不反驳、把大家的意见都记录下来);分析原因时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使用联想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恰当的选用下述的统计方法去整理分析所产生的观点:因果图、树 图 、 关联图。

⑷分析原因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定不要脱离问题的现场;不是分析的越细越好,只要分析到能采取措施把问题能解决就可以了;不要进行“轮回”分析如:设备原因----主轴摆动----轴承老化----没钱更换----企业效益不好----领导不得力;材料原因----硬度不够----供方不控制-----拖欠材料费----企业效益不好----领导不得力

5、确定主要原因:

⑴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把对问题影响大、小组又有能力解决的末端原因确定为主要原因。

⑵确定主要原因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把分析的“末端原因”逐条确认;排除QC小组不可抗拒的原因;小组成员要到现场去实地调查,进行验证、测量。千万不要使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去选举主要原因。

6、制定对策

⑴要针对每个主要原因都制定对策。 ⑵提出对策-----研究对策----制定对策。

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对策的有效性、实施性,防止对策的临时性和应急性;对策表应包括七个方面内容: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

7、按对策实施

⑴实施时一定要按对策表实施。

⑵对策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边实施、边检查效果;当实施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活动过程中,要做好活动记录。

8.检查效果

⑴把对策后的数据和小组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改善程度。 ⑵计算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活动期内的效益-课题活动的耗费 ⑶、课题效果要得到相应职能部门的认可。 9、制定巩固措施

⑴问题解决型QC小组制定巩固措施的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⑵创新型QC小组的标准化活动就是把QC小组的成果纳入技术或管理标准。 ⑶不要使用“进一步”、“加强”、“努力”等不确定的语言来制定巩固措施。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解决了什么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哪些相关的问题。 活动程序和统计方法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不成功的体会; 总结无形成果(精神、意识、信心、知识、能力、团结)。 ⑵下一步打算:题目继续上台阶;选择新的课题。 (五)统计图表的使用 1. 排列图 图示:

⑴原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在众多的不合格中存在着“关键的少数项目,他们所占不合格的频数多,影响大。如果把这些关键的少数项选择为小组课题,把他们的不合格降下来,整体不合格率就会明显下降。 ⑵图形基本是正方型,由一个横坐标(项目坐标)和两个纵坐标(左边是频数坐标,右边是频率坐标)组成;从左向右按高低排列的柱型;(“其它”项目排列在最后位置);对应项目的累计百分比折线;标注齐全(包括:图名、项目、总数、绘图人、日期、分数据值等内容)

⑶排列图绘制程序:收集50个以上的统计数据;确定分层项目名称;统计项目出现频数;计算单项目的百分比和从左至右项目的累计百分比;绘制排列图;标注;(当排列图不能显示关键的少数时要考虑按新的标志分层,确定项目)

⑷使用排列图经常出现的问题:关键的少数不明显;数据少,没有排列分析的意义;“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分析和“整体与局部”的表示不是一个概念,选择使用时用混淆;标注不齐全;用排列图去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其它”项超过10%;

2.因果分析图 图示:

⑴原理: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发生问题的现场,首先考虑“人、机、料、法、环”的过程要素,进行展开思维,把有可能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都考虑到,按照因果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的统计图形。

⑵适用情况,单一目的,因素不交叉情况下,三层以内因果分析语言资料的整理。

3. 折线图 图示:

⑴原理:在时间序列上来展示某一特性值的变化趋势。

⑵折线图的图形说明:直角坐标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序列,纵坐标表示特性值,图形中的对应折线表示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⑶折线图的绘制程序:收集需统计的数据;在横坐标上确定出等间隔的时间位置,在纵坐标上确定特性值的变化区间;把特性值点在坐标的相应位置上;连成折线图。

⑷折线图使用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图中未表示出特性值的波动差异(纵坐标确定的不恰当);小组未从折线的变化趋势上考虑选择活动课题;把标出目标线的折线图误叫做“控制图”。

4.饼分图 图示:

⑴原理:“总体与其组成部分比率关系

⑵绘制程序:确定统计的总体;确定构成总体部分的类别;总体为“100%”,计算各部分的分类比率;画图:一般按比率高低,从圆的零点方向右旋排列;标注;

⑶图中的分类不属于同一科目,与统计总体不对应;总体的数据太少,统计后的比率关系不能反映实际状态;使用时把“饼分图”与“排列图”混 淆(QC小组使用饼分图选择课题时,不一定选占比率高的项目,而使用排列图选择课题时,就一定要选择排列图的高比率项目)。

4.矩阵图矩阵图的五种类型:“L”型---两个因素组,一个对应关系;“T”型---三个因素组,两个对应关系;“Y”型---三个因素组,三个对应关系;“X”型---四个因素组,四个对应关系;“C”型---三个因素组,三维空间关系

图示:

⑴矩阵图的绘制程序:确定要分析的因素组;选择适当“型”的矩阵图;对因素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程度(必要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关系程度大的用“O”表示,关系一般的用“X”表示。无关系的不表示;需要时可做加权分析,计算加权分数。

⑵矩阵图使用经常出现的问题:因素组内的项目不是同一层次;因素组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QC小组使用矩阵图选择课题时没有关注矩阵图中的着眼点;在进行矩阵分析时不是独立的考虑要分析的对应因素,而是将所 有相关因素一齐考虑。

5.雷达图 图示:

⑴原理:它是模仿电子雷达发射形式,用于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或评价的图示。雷达图适用于多目标的管理(至少3个以上)最好是定量目标值。雷达图上的目标可以是系统关系也可以是互相独立的。

⑵ 图型说明:在极坐标上绘制;射线数目按目标数目确定;射线等分圆周;图中的三个等分圆与射线相交,把图分为A、B、C三个区域;A—理想水平、B---平均水平、 C---不理想水平;不规则的多边形表示目标状态。

⑶雷达图绘制程序:收集所要分析的数据;把数据进行分类确定射线数;画极坐标确定A、B、C区间;明确分析类别区间的对应值;将数据填入极坐标图;根据分析目的将相关点连接成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按分析间隔再做多边形进行对比;把未达到平均水平的项目确定为课题。

⑷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的数据未量化,只是定性描述其特性,难以对比;未把理想状态安排在“A”区交点;(把小数据都安排在“C”区交点、把大数据都安排在“A”区交点);把雷达图与折线图混淆(把360度极坐标,确定为时间线,

记录特性值的变化,还叫折线图)。 6.树 图 图示:

⑴原理:树图是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关系”的图示。

⑵树图的两大类型:宝塔型树图(结构型树图)垂直向下展开,表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包容关系:侧向型树图(单向展开型树图)向右方展开,表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目的手段之间的层层保证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