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也是学的过程,其中包括向学生学,教与学相互促进;就学生而论,从教师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仍需要自己的学习才能够提高,教师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正如荀子所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等,都是从教育实践中深刻地提示了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客观规律。

四、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师生关系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

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陆续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正处在由儿童期心理向成人心理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心理开始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由“自我朦胧”到“自知之明”过渡,由幼稚到成熟过渡,心理上充满了矛盾和不安,“逆反心理”也比较强。再加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他们思想也很活跃。而每个学生又有天赋条件的差别,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思想品德等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2、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

由于师生交往的不平等性,教师通常是以长者、智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往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并不寻求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情绪支持、帮助或者提供友伴,其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

5

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所以科学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人格独立的人,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学生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意义上师生关系的最主要表现是“遵从”、“主次”关系,或者说是“传道”与“被传道”的关系。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角色。首先教师要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从“解惑”者转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最后教师要从“授业”者转向帮助学生“创业”的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前提;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有效机制;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参与氛围;要注意让学生分层参与。教师要不断缩小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二)教师要以人为本,主动与学生沟通,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权,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流。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个行为对等原则,即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自以相同的态度和行为回报你。要期望学生信服你,接纳你,就必须注意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更应该注意不要把学生的问题随意扩大化,特别是发现有学生违反了纪律,或者同自己产生了“冲突”,就将事情汇报到班主任、校长那里去,或直接捅给家长。这种方法,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感情,不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后进生。后进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被老师、同学、甚至自己最亲密的人父母公认为后进生,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平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痛苦的,他们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说明他们并不是绝望者,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都有一个美好向上的愿望,但是由于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的美好愿望常以曲折或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实现被埋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此为激励进步的突破点,唤起其自我觉醒,激发上进的愿望。另外,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后进生交谈,

6

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心他们,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教师尊重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商量学生的事,商量教学的事。教师多和学生商量,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和学习建议,才能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相信学生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不但以长者而且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学生尽管现在还不成熟,但是学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应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拉他们一把,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创造成绩。 3、教师要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强力推动因素。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既理性地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语)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4、教师要宽容学生

学生都有个性,但是,学生的个性并非都能讨教师喜欢,也并非学生的个性都值得教师喜欢。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个性,包括宽容学生的某些不足。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高层次的教育态度。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虚怀若谷,心里容得下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应给予理解,并以友善的态度加以指点。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

7

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评,多给予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5、教师要帮助学生

中学生大多数很想与老师交往,很想多得到教师一份关怀和帮助,但又都很拘谨、羞怯,不敢主动与老师接触。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地去关心、帮助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老师还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展示自己。人都喜欢受人重视、被人需要,学生也一样,喜欢被人夸赞,喜欢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长处。而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承认,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进的动力。人人都有蒙昧的时候,人人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启迪蒙昧的心灵,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学生通过表现自己,得到了集体的承认,获得了自信。老师也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尊重,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 6、教师要示范学生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教师做“人的模范”应当在方方面面、处处事事做出表率,干出样子。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好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有力地说服、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不能正其身,何以正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的要求,以使学生对你的要求心悦诚服。 7、教师要解放学生

现今的课程改革无疑能给构建和谐融洽师生的关系提供土壤,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也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表各种奇思妙想。这样也使教师不至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非常重要,而且有些知识以外的东西,尤其是耳濡目染的东西往往更关键,所以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