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1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分工也日益完善和精细。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必须经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各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外,在其知识结构中还必须具备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是教育活动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探讨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仅有一百年的历史,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然而,在教育心理学百年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围绕着学习与教学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揭示了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这些理论和规律在教育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无论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普通的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都是十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必将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科学与艺术的一种结合,达到日益完善的境界。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将使你概要地了解教育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以及这门学问的形成和发展,初步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呢?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学习过普通心理学的人会知道,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人的需要、兴趣、动机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说,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领域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这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并不是一回事。
尽管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绝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会同意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一个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中心展开的,着重探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学习心理规律包括诸如学习理论、学生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心理规律等等。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揭示学习规律并运用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理论是学习心理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条件等学习心理的规律。比如,行为派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揭示了操作学习的强化规律。根据强化规律,斯金纳又提出了一种既适合学习者个别差异,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思想在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显示出其优越性。强化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生的行为塑造、行为矫正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派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在此之后,行为派学习理论的优势地位已逐渐被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所取代,然而,直至今天,行为派学习理论所揭示的学习的强化规律及其应用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这些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对于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