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策划建议书

匠担任兼职教师,常聘人数23人,兼职教师库40人左右,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保持在1:1以上,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程50%以上学时任务;拓展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轨道交通运营综合实训基地的功能,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5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6个,使专业实训场所系统化,满足600名专业(群)学生核心能力操练以及企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比武需求,实现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依托现代运输学院成立轨道交通运营研究所,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主持或参与10项技术应用服务项目,推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技术应用,专业群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2600人次/年;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招收不少于20名的境外学生来校学习或进修。

(4)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专业:以面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培养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操作和维护数控加工设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机械与电子学院及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主动适应“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机车零件数控加工的需要,联合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广州铁道车辆厂等合作企业,校企一体以“产学对接、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共拓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轨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素质高、技能高、薪酬高”的“懂工艺、会编程、能操机”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专门人才;强化“广州铁道车辆厂数控班”与“大功率机车数控班”定向培养能力,深化校企“教师顶岗互派、科技成果共育”合作层次,以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为载体,将专业建成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建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与企业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3本,校企合作开发课程6门;教师总数达到32人,专任教师16人,专兼教师比1:1,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90%以上;专任教师带项目分年度下企业,每年6个月,至少完成1项技术服务;兼职教师16人,其中企业一线工程师8人,能工巧匠8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由目前的

30%上升至50%;完成30项“四技”服务,建设期内完成约2700人次的数控加工、数控装调对外培训工作;新增大功率机车总装培训、大功率机车三维造型、大功率机车机械检修等3项培训项目;建立2个教师工作室,各工作室每年服务企业2次以上,获取专利1项以上,技术研发项目不少于1项。

2.非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学校独立办学的体制,主动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粤宝丽企业集团等具有良好合作育人基础的行业企业,组建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校企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联合实行董事会管理机制,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实现 “1+N”(即学校与N个企业)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以提高人才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院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三年建设,职教集团内企业达到120家,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引进知名企业达20家,建立26个专业标准;举办校企合作论坛3次、开展50项专项研究、引入30项工作项目;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班人数达到毕业生75%以上,学生100%获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库总人数达到1000人,专业课程50%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100%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标准、100%专业课程标准融入行业技术标准;安排专业教师中10%能力强的到企业挂职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安排100名实践能力强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企业科研项目,落实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建成有利社会服务广泛开展的保障体系、开展技术服务100项。

(2)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在已有的建设基础上,对接广州市花都新华工业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产业,依托工业区众多企业的区位优势,联合广州铁道车辆厂、“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东风日产等大型企业以及相关中小企业,以政、校、企共建董事会,成立项目部、教师工作室三级管理模式创新

为突破口,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为抓手,以深化 “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生产企业的“产品”促进人才培养“产品”的质量,以高素质人才“产品” 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两个“产品”的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示范园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年建设,新增3个生产性实训室,使实训室达30个,新建生产车间3个,建立12个教师工作室,建成能满足2000名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园区,使之成为花都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建成“厂校一体”的国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3)“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以建立新教师准入制度为促进,保证新进教师有2年以上与专业岗位群相对接的企业工作经历;以明确教师联系企业的职责、制订教师服务企业的激励办法、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突破,将教师服务企业工作量按30%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形成教师密切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良性机制;以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深入教师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为抓手,落实专任教师挂职顶岗实习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进行转岗。3年内,专业教师数量达30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依托校企共建的4个合作学院及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建立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派共育”的长效机制,增加对企业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专家的吸引力,在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内建立一支数量达3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一个10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和一支30人左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评价队伍,逐步提升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到2012年提升至50%。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及选拔管理办法,依托紧密合作企业,引进26名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增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力度,各专业形成校企共同组成的双带头人结构。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坚持“三个面向”,建设“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行业企业、街道和农村社区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坚持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急需的轨道交通专门人才;面向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面向邻近轨道交通人才紧缺区域,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发挥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的轨道交通专门院校的优势,以建设4个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为龙头,以轨道交通产业链为服务方向建设4个专业群。在为广东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人才的同时,根据海南、湖南等邻近地区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职院校形成专业互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更好地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大局,提升学院培养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州地区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教资源共享中心,积极为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应用等技术服务100项,三年技术服务收入800万元以上。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三年完成培训4万人次,成为华南地区轨道交通业和广州地区中小企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培训中心。三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口支援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继续深化以铁路春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工程,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2.42万人次以上,开辟16个志愿服务新基地,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在深化粤西3所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新增海南、新疆地区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搭建对口支援平台,派出交流支援教师100人次以上,为对口支援学校培训教师264人,指导科研课题或精品课44项(门)以上,联合培养学生610人;扩大省外招生规模,跨省招生比例不低于30%,其中西部地区招生不低于12%,将学院骨干校建设成果辐射全国。与2所国外职业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国际交流平台,招收60名以上境外人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