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

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灵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7.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很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指出张主任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A.张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 B.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C.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危害,而是简单地批评处分学生 D.未能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法武断

8.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

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 A.提倡民主教学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

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10.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世界上第一本最完整、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 C.《孟子》D.《大学》

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B.深刻性 C.稳定性D.过渡性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 C.凯洛夫D.夸美纽斯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蔡元培 C.李大钊D.王道俊

6.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类型是() A.单轨制B.双轨制 C.分支制D.多轨制

7.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A.“四书”“五经”B.“六艺” C.“七艺”D.“八股文”

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马特B.夸美纽斯 C.洛克D.杜威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 1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B.威严 C.权威D.人格力量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

1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 C.内容D.途径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D.物质

1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布鲁纳 C.杜威D.桑代克

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

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2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 C.许慎D.朱熹

22.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 C.杜威D.卢梭

23.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B.洛克 C.卢梭D.格塞尔

2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 C.华生D.洛克

2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26.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A.教育B.文化

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2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8.()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D.教育方法

29.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动机 C.条件D.基础

30.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B.智能 C.思维D.能力

31.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

32.()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 C.自学D.智育

3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D.谈话法

3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