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菌受抑制物打击后的表现状态
丝状菌首次受到抑制物质的打击后会有变异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不彻底的抑制物质打击后,丝状菌菌体会长出细小的侧枝以应对抑制物质的攻击,长出侧枝后,通常的抑制物质很难再对其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1) 尽量保证抑制和杀灭丝状菌的计划制定周全,确保一次成功。
(2) 抑制和杀灭开始前,需提前3天停止二沉池排泥,避免丝状菌通过排泥管道进入物化系统,并最
终再次接种到生化系统中。
(3) 一次没有成功时,不要连续再次重复使用该法,交替使用将减少丝状菌出现免疫和被误驯化的可
能。
丝状菌抑制或杀灭彻底失败的对策
正常的负荷会不时出现活性污泥大量流出二沉池的现象,出水超标,严重导致活性污泥大量流失,系统的MLSS急剧下降,导致系统崩溃。对策是在系统休假停产时将活性污泥全部排空,池体杀毒后再次进行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老化
污泥老化会在成出水指标升高和能源的浪费。通常导致活性污泥老化与过曝气和负荷过低有关。
13
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 活性污泥沉降比
1.1沉降速度——较短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通常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 1.2活性污泥絮团大小——老化活性污泥絮团较大但比较松散,絮凝速度快 1.3活性污泥颜色——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1.4上清液清澈度——游离水体中细小解体絮体较多,但絮体间的间隙水清澈度好
1.5液面浮渣——老化活性污泥会使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被曝气打散后粘附在气泡而使浮渣泡沫产生 (2) 显微镜观察
污泥老化时,后生动物数量占优势,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表现,相反时,非活性污泥类原声动物占优势,将不会看到后生动物。活性污泥老化时菌胶团都显得粗大色深。 (3) F/M值
发生或可能发生污泥老化时,F/M值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低于0.05时。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
(1) 排泥不及时
排泥为0时,SRT将趋于无限大,污泥将以最快的速度发生老化 (2) 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
进水浓度太低时,通过将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方法是不实际的,活性污泥降低到一定程度,活性污泥间的相互碰撞机会将大大降低,最终出现不絮凝或沉降功能恶化的现象。 (3) 过度曝气
活性污泥由于过度曝气而解体和自氧化,频繁的剪切作用会导致活性污泥解体。 (4) MLSS浓度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灭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支持,会导致污泥老化。
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 MLSS的控制
经常确认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浓度的关系,通过F/M值确认,简介指导活性污泥排泥量的控制,同时要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隙的、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 曝气的均匀性和过曝气的防止
曝气池出口DO浓度控制在2.5mg/L左右即可。同时可降低曝气过度的耗电量。 (3) 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
尽可能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更多的是尽可能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保证F/M值保证在合理值(0.15-0.25左右),必要时补加外加碳源保证正常繁殖。
活性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1) F/M值:较易调整,老化程度与F/M值低下程度存在正关联 (2) DO:超过4.0mg/L的曝气归类为过度浪费的曝气
(3) SRT:保持7-10d的SRT是合理的范围,超过1个月的SRT要格外注意。
活性污泥中毒
急性中毒应对难度较大。慢性中毒迹象较多,如没有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将导致系统慢性中毒。污泥中毒多发生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工业废水本身可降解有机物浓度不足,污泥生长状态不佳,加之化学物质的流入,出现急性中毒很普遍。
14
活性污泥中毒判断要点
不同的化学物质都具有对活性污泥产生中毒影响的安全浓度。 (1) 活性污泥沉降比
活性污泥活性降低,原后生动物死亡,活性污泥会为保全菌胶团的活性,牺牲菌胶团外围的细菌,外围死亡的细菌游离而分散在水中,活性污泥粗大的菌胶团发生解体而细小化。整个沉降过程有大量不沉降的细小颗粒,污泥的絮凝性变差,絮凝耗时延长,各阶段耗时延长。 (2) 显微镜观察
2.1原生动物死亡——以楯纤虫为代表的爬行类原生动物,对毒性物质很敏感,低浓度状态下即可全部消失,楯纤虫为有毒物质流入的指标性生物,通过其数量的增减和消失与否确认早期有毒物质低时对活性污泥的影响。附着类原生动物的成批死亡,如钟虫的旋口纤毛将停止运动,腔体伸缩泡膨大,口缘部有内容物流出或头顶气泡等症状,都要考虑中毒现象。原生动物通常在死亡后6h内被水解而消失。
2.2后生动物——耐受有毒物质的能力优于原生动物,但只限于耐受时间和浓度。后生动物受过量有毒物冲击时,动性减弱。
2.3菌胶团——菌胶团出现不同程度的解体,镜检观察菌胶团周围散落多量的细小菌胶团颗粒,越是粗大的菌胶团其受有毒物质冲击能力越强。细小的菌胶团在有毒物质作用下会进一步分解,最终导致生化池混合液内出现大量细小活性污泥絮体颗粒。受有毒物质冲击中期,原后生动物已全部消失,接下来判断活性污泥受冲击程度就由菌胶团解体程度判断。
2.4液面浮渣——色泽暗淡、稀薄松散。浮渣的镜检结果与活性污泥镜检结果接近。
活性污泥中毒时其他工艺指标的表现
(1) DO——DO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上升,系统有机物去除率下降明显。 (2) 出水水质——有机物浓度不断提高,出水混浊明显。
活性污泥中毒后的处理对策
(1) 阻断有毒物质进一步流入。找到源头、关闭或封堵事故源,利用调节池或事故储水池将含有毒物
质的废水储存,在低浓度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已流入的有毒物质,对生化池混合液进行有效稀释,调动生化池后段构筑物未受冲击水回流至生
化池首端稀释生化池,操作时可加大二沉池回流污泥量。
(3) 利用排泥抗击有毒物质的冲击。利用废弃受损或死亡的活性污泥补充新生活性污泥以提高MLSS
和污泥活性。排泥的限度以F/M值决定,最大控制在0.5左右。
活性污泥法运行各故障间相互关联性
多个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故障并存
(1) DO不足
1.1活性污泥上浮——厌氧反硝化
1.2出水夹带细小颗粒物质——缺氧状态使表壳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开始占优势地位;同时缺氧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降低。 (2) F/M值过低
2.1活性污泥老化导致出水夹带细小颗粒物质 2.2诱发丝状菌膨胀 (3) SRT过长 3.1活性污泥老化 3.2惰性物质过量积累
多个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故障并存对活性污泥运行影响的加大
15
(1) 丝状菌高度膨胀合并冲击负荷发生
丝状菌高度膨胀后出水会有活性污泥流出,遇水力冲击负荷后,出现活性污泥大量流出生化系统,其流出程度与活性污泥膨胀晨读和水力冲击负荷呈正关系。 (2) 活性污泥低负荷运行合并曝气过度
污泥老化,污泥被打碎的机会增加,活性污泥被溶解氧化,特别是老化污泥更易自氧化,缩短发生老化的时间。
(3) 活性污泥高负荷运行合并营养剂补充不足
活性污泥在高负荷下也无法提高污泥浓度,营养剂严重不足时,活性污泥还会逐渐减少,原有活性污泥会解体死亡。高负荷会使游离细菌增加,出水混浊;营养剂不足也会导致活性污泥解体而出水混浊。两者合并,出水效果更加恶化。
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故障间有相互诱发作用
(1) 活性污泥上浮导致出水夹带颗粒物质并诱发出流污染物浓度提高
(2) 液面泡沫导致液面浮渣:持续一周后的泡沫会诱发液面浮渣的产生,特别是二沉池液面 (3) 惰性物质积聚导致抗冲击负荷能力减弱:生物总量降低,沉降性会出现变好的假象,抗冲击负荷
能力降低,出水水质变差。
(4) 液面泡沫积聚导致出水夹带细小颗粒:泡沫积聚后溢出池体,泡沫会夹带活性污泥颗粒物质,导
致出水超标。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