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事考察人类语言与文字的变迁

上类于今人”。(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以今天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在文化落后地区的人虽然知识没有正规学校出来的人丰富,但是智商并不低,他们的后代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后,一样可以胜任今天的现代生活。也就是说他们的智慧根底和我们一样,只是需要把今天生活的技术学到手。如果比较远古人也可以如此认为,虽然那个时代知识上没有丰富的积累,但是人已经具备了创造知识的智慧根底。如同一台高速CPU和高容量的存储器配置的计算机,后续需要填充的就是程序开发和程序技术更新积累的内容,幸运的是人类具备了自我开发的能力,语言和文字就是一个随着生活丰富而形成的技术开发过程。

人类的社会生活较之为生活产生的技术发展的更早,更完善。因为这是任何动物生存下来的首要问题。因此,人的社会知识,也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智慧形成的更早。结绳记事就是为了让这种智慧呈现在社会发展之中的技术革命。

2. 结绳记事是能够用语言复述的原始记录

结绳记事是原始记录人类生产和文化活动的一种方法,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结绳记事成了那个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记载事务与思想的形式,可以说它是文字的先驱,也就是语言能够跨时空跨地域传播与表达的重复再现手段。“因此与之相应的,结绳记事也绝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计量工具,事实上,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估计”(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生物种群社会化的产物,无论是动物还是动物的高级形式—人类。因此,语言本身必须具备社会认同的必要充分条

件,社会化的语言是让一个种群能够生存与繁衍的必备条件。出现于语言之后的文字更是一种跨时代(同一个部落的公约)甚至跨区域(不同部落之间的契约)的社会化语言。文字的社会化功能胜于语言,如同今天分布各地的汉人操着不同的方言,但所有的语言都可归化到汉文字上。

语言的记录最直接的就是语音的表达的再现。这就是如今仍然沿用的拼音字母记录的语言。“在部落文化中,经验由占主导地位的听觉生活来安排,听觉生活压制着视觉价值。听觉与低清晰度的、中性的视觉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它是精微细腻的无所不包的。口头文化在行动的同时要做出反应”(《论人的延伸》9.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马歇尔·麦克卢汉)。

语言和文字必然有相互支撑的语意联系,原始的语言文字发展到今天如此的灵活与丰富,如同今天使用的电脑高级程序能够直接表达现代思维,让机器能够理解一样,已经附带了很多解释当今语意的子程序。今天丰富的语言文化必定也是古语言文化充当着今天灵活丰富语言的“子程序”。文字记录语言,语言解释文字,在语言发展到文字记录的开始,语音记录则是最先能够被接受和传播的方法。

社会活动和相处的和睦,就是语言的功能,因此让语言再现就是作为初始记录语言的结绳记事的基本功能,它必须记录人们相互之间言语和谐的关键点。既然语言是相处的媒介或者润滑剂,那么记录的语言也是一个公众的技术。任何一个群类必然有其公众语言。就如同猫鼬警戒的鸣叫,印第安人冲锋时的呼号。

在语言之后的人类语言记录是人类社会扩展后的结构复杂化和社会集权管理的需要,语言记录除了事物上的,就是思想上的,然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记录的语言就是为了能够让事后群体能够再次认可记录的思想内容,因此语言记录的准确性致关重要,也就是不能在记录上产生严重分歧。也就是说,所谓的“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的记录方式,仅靠绳结大小记录大小事,而无关事件的内容,而且事件的大小量级很难有确切的界限。这种随意性将有违文字记录语言“其为誓约之事??各执以相考”(《易九家言》)的目的。随意性就意味着怀疑和思想上的混乱,社会的稳定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诸如用绳结大小和象形式的编织绳结不仅手法复杂,其一致性也难以统一。这种方式肯定得不到认可和推广。

然而仅仅靠“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样解释, 有些语焉不详, 失之笼统。因为事物是复杂的, 只打大小结, 并不能表明所打之结是记的何事。或许短时间内还能想起所打之结是记的什么事, 而时间一长, 所打之结增多, 就很难记清若干大小不等的结各记的是什么事了。(刘志远《关于我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