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复习题~

细菌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二是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和气泡等

17.细菌细胞壁功能、结构及组成?

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须;③物质运输的屏障,可以免于溶菌酶、抗生素、消化酶等对细胞的损害;④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厚度20--80nm,化学成分简单,90%肽聚糖,10%磷壁酸。 肽聚糖层2—3nm,含量10%, 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外膜(outer membrane,由脂多糖、磷质和脂蛋白等组成,也称外壁

18.磷壁酸的功能。

①因带负电荷,故可与环境中的Mg+等阳离子结合,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②保证革兰氏阳性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③赋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④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⑤贮藏磷原素。⑥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防止细胞死亡。

19.脂多糖功能及组成。

组成:类脂A&核心多糖区&o-特异侧链 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这 些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作用;③由于LPS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胞表面 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④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⑤具有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的部分选择性屏障功能。

20.细胞壁缺陷细菌种类、特点及及实践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人工方法去壁&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生物学特性:形态多形性;染色革兰阴性;培养高滲培养基;菌落油煎蛋样。实践意义:壁正常有壁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21.溶菌酶和青霉素抑菌的机理。

前者是溶去原有的细胞壁,后者是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

2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因为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紧密,故遇乙醇脱色时,因失水反而是网孔缩小再加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故能够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菌因其壁薄、外膜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因此遇乙醇脱色后细胞退成无色,再经番红复染就成了红色。

23.古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有哪些特征?

古生菌中,除热源体属(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外,其余都具有与细菌类似的细胞壁,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无真正的肽聚糖。如甲烷杆菌属的多糖骨架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在N-乙酰塔罗糖醛酸上连接的短肽是L-Glu、L-Ala和L-Lys,肽桥是L-Glu;甲烷八叠球菌细胞壁组分是杂多糖,不含磷酸和硫酸;盐球菌属组分是糖蛋白,蛋白质中氨基酸主要是酸性Aa,可平衡环境中Na+。少数产甲烷菌的组分是蛋白质,有的是不同蛋白质,有的是同种蛋白的多聚体。

24.芽孢的构造及研究芽孢的意义?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是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由于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

研究芽孢的意义 菌种保藏;制定灭菌参数;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25.细菌荚膜依据其存在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

荚膜&微荚膜

26.细胞质膜的组成及功能?

功能:①选择性物质运输屏障;②细胞维持及保护屏障;③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合成场所;④细胞代谢场所;⑤鞭毛着生和提供其运动所需能量场所等。

组成:磷脂20~30%,蛋白质50~70%;磷脂甘油的C3上连接的是磷脂酰乙醇胺(甘油、胆碱、丝氨酸、肌醇)及磷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在C2,其种类、长短及不饱和度决定膜的流动性。蛋白质分整合蛋白、周边蛋白。

27.贮藏物种类及特点。

种类:碳源及能源类的有糖原、聚-B-羟丁酸(细胞质内、贮藏能量、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硫粒;氮源类:藻青素、藻清蛋白;磷源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

28.磁小体的本质、功能及意义。

主要成分是Fe3O4外被为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是单磁畴晶体,无毒,大小20—100nm,每个细胞有2—20颗,形状为平截八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六棱柱体等;

功能:导向作用,即借助鞭毛游向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生产磁性定向药物或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

29.荚膜的组成、功能及应用。

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保护细菌免受金属离子的侵害;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物

30.鞭毛功能、着生方式?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长丝状、波曲的蛋白附属物;可通过鞭毛染色法,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水浸片下观察运动方式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状态判断是否有鞭毛存在。 着生方式有:一端生(一束、一根);两端生(一束、一根);周生、侧生

31.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功能、结构及特点。

内质网 细胞质中,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微管系统;内侧与核被膜外侧相连。膜上附有核糖体,称粗面内质网,合成和运输蛋白;不含核糖体,称滑面内质网,与脂类代谢、钙代谢相关。

核糖体 一切细胞中,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成分是蛋白质40%、RNA60%;旺盛生长的细胞中可含107个,真核生物为80S,原核生物为70S。

.高尔基体 平行堆放的平膜囊和大小不等囊泡组成的膜聚体。功能是合成、分泌糖蛋白、脂蛋白;对一些无生物活性蛋白原的酶切加工;为细胞壁及质膜的合成提供原料

线粒体 真核生物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囊状,由内外双膜包裹,囊内充满液态基质;外膜平整、内膜褶皱成嵴——管状和板状;内膜和嵴中的空间除与ATP生成相关的各种蛋白质外,还含有特殊的封闭环状DNA和70S核糖体,用于自身部分蛋白的合成。

.叶绿体 一种由双膜包裹,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颗粒状细胞器,只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细胞中。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糖,并产生氧。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封闭而成的扁平小囊、基质三部分组成。基质中含有双链环状DNA、70S核糖体、RNA、内含物及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32.核小体组成及功能。

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3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鞭毛的异同。

原核生物:基体、钩形鞘、鞭毛丝; 真核生物:鞭杆、基体、过渡区

第四章 病毒

一、名词解释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生物大分子微生物,在宿主体外以成熟的毒粒存在,

具有一般大分子特征;进入宿主细胞后,具有生命特征。

蚀斑或空斑,病毒可在培养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 病毒的感染单位,能够引起宿主或宿主细胞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小剂量 病毒的效价,单位体积内病毒的感染单位数目(IU/ml)

半数效应剂量,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起 50% 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量。ID50 (感染性核酸,

从病毒颗粒或病毒感染的细胞提取分离的核酸,导入宿主细胞,能启动病毒复制,产生子代病毒。反之为非感染性核酸。核酸的结构特征: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的表达和复制)-装配与释放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或高浓度稀释,或

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感染效价为纵坐标,得到的病毒特征性繁殖曲线。

病毒的裂解量,每个感染细胞所产生子代病毒的平均数目;等于稳定期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也等于稳

定期受感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之和除以潜伏期受感染细胞数。噬菌体为几十至几百,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可达数百乃至上万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病毒对敏感细胞的感染不能导致病毒繁殖,产生子代感染性毒粒。

卫星病毒,寄生于与自己无关辅助病毒基因产物的病毒,是自然界存在的绝对缺损病毒,形态、结构、抗原

性等均与辅助病毒不同,如HDV的辅助病毒是HBV。

整合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并随宿主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通常无感

染性毒粒产生,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溶源性,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无成熟噬菌体颗粒产生的现象。 溶源性细菌,细胞中有以原噬菌体存在的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温和(溶源性)噬菌体,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大部分基因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少数以质粒形式

存在。

原噬菌体,以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存在的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的噬菌体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

二、问答题

1、病毒的应用。

昆虫病毒做为生物农药

2、噬菌体污染的特征、检测方法、预防措施。

发酵周期明显延长;碳源消耗缓慢 ;发酵液清淡;发酵产物形成缓慢或根本不形成;噬菌体检测会发现大量噬菌斑;电镜可看到噬菌体;后果:①减产, ②倒罐。 噬菌体检测----噬菌斑

决不使用可疑菌种;严格环境卫生;活菌液严禁排放;通气加料严控;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设备灭菌;使用抗噬菌体菌株。 补救方法: ①尽快提取产品; ②加药抑制 ③及时更换菌种 。

3、昆虫病毒做为生物农药优点。

性高,毒力大,后效长,使用方便,对人畜安全,无公害,缺点危害经济动物。

4、按核酸类型和结构进行的病毒分类。

dsDNA病毒、ssD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dsRNA病毒、负意ssRNA病毒、正意ss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5、亚病毒因子的种类及特点。

包括卫星病毒、卫星RNA、类病毒和朊病毒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