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主要依据。一般手工会计中划分如下专业组: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综合组等等,它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正常进行。[8]
电算化会计中,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一般电算化会计中划分如下的专业组: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等。很明显,这两种工作组织体制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电算化会计中不存在记账和过账上的差错,输入的凭证都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检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都出于同一数据源,不会发生账证、账账不符的情况[8]。如果要确保输入凭证本身的正确性,那么控制重点应放在输入凭证的审核上。
2.5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现行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会计工作实施电算化后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会计的核算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类。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自制原始凭证可以按电算化的要求设计成标准格式。采用联机多用户结构或网络结构的单位还可以通过网络或现场终端直接输入计算机。有些需要手工采集原始会计数据的,可通过填制原始凭证后直接集中到计算机房进行加工处理。也可以将原始凭证按电算化输入要求,先设计出会计帐户的名称、记帐方向和金额。再填制记帐凭证。
(2)帐簿:实现电算化以后,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帐都是根据机内凭证文件生成的。总帐与明细帐之间失去了传统的控制与核对关系,日记帐与总帐之间也失去了原有的核对关系。所以,电算化系统并不一定要按照传统会计设置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帐三套帐簿。以纸张为载体的原有帐簿体系在电算化系统中主要是起查询作用。如果不设置这些传统帐簿体系,只是根据机内凭证文件生成的科目汇总表、汇总凭证等凭证也可快速支持我们的各种查询要求。
11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会计报表:电算化系统中,只要我们初始设置好报表的格式、数据采集公式和审核公式等,系统就可以从帐务处理模块自动采集帐务数据传递到报表中,并自动审核报表数据的合法性。日常报表编制瞬间就可以完成。这样,会计报表就可以不受手工操作的限制,能及时、动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
(4)会计核算形式: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不必再根据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等凭证手工重复登记二套帐,也不必手工对帐后,重复编制各类报表。电算化系统的帐簿记录和报表数据都是通过共享数据库自动传递会计数据实现的。
2.5.2 会计为加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的信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于电子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并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为日常管理提供了更为详细、及时的信息。例如,通过数据的实时处理,可以跟踪经济活动,提供最新信息以满足及时控制的需要;在数据的批处理中,可以根据需要把间隔期缩短到理想的程度,以取得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更多时点上的数据,为管理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运用计算机特有的数据处理功能,并通过直接采集和自动控制、校验等方法,可以把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压缩到最低限度。在运算中,数据的精确度可以大幅度提高,以满足各项业务管理的需要。
2.5.3 会计的工作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的企业,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建立起过去经济活动的详细记录,而且通过实时处理,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在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还可以广泛引证和运用其它专业管理子系统大量经济、技术方面的数据,从而为正确开展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还使会计工作能广泛运用数学模型对经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