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早期发生海进,在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使地势平缓的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相互平行的岩层。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柳江盆地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自中奥陶世起至中石炭世初的漫长时期,遭受风化侵蚀,以致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有一个长时间间断所造成的平行不整合;景儿峪组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之间有一个较短暂的沉积间断.上古生界的小、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而至二叠纪时全为陆相,在陆相的沼泽环境下有煤形成,自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末,古地理曾有明显复杂的变化。尽管海陆变迁,和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但柳江盆地地区只发生过平稳的刊降运动.所以这个时期的所有岩层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没有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从小生代初以来的整个中生代时期里,所经历的构造变动在性质上与古生代不同,中生代的构造变动使本区的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及断裂,经历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柳江向斜。 自二叠纪末至侏罗系沉积之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 岩层发生裙皱。开始有了柳江向斜的雏形,以致侏罗系地层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超复在古生界地层之上,侏罗系底部跺岩中有安山岩及其它成分的火成岩砾石,这次强烈的构造变动不仅开始形成早期柳江向斜构造,而且还引起了侏罗系沉积之前的岩浆侵入活动,甚至还伴有一定规模的喷出活动.在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了地形上的差异,形成北高南低,以致侏罗系沉积之前,古生界地层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深度的侵蚀。柳江向斜南部僵蚀轻微,向北渐甚,至东翼的石岭以北广大地区内,普遍缺失下二叠统顶面.而柳江向斜的西北缘侵蚀更强烈,甚至侏罗系地层覆盖在奥陶系之上,只有在义院口的一两平方公里面积内尚残存有下二叠统的顶面.老君山至小王山一带为一个东西向的平缓隆起.其遭受侵蚀的程度也较大,而南北两侧则较小.并且该隆起北侧的纳子峪一带与甫侧的大洼山以北地带侏罗系沉积厚度最大,反映出由当时的老君顶一小王山隆起带划分了侏罗纪在柳江向斜内的南北两个沉积小心.在侏罗系下统的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致使侏罗系下部岩层发生平缓的变形,并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上部的岩层明显地超复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之上.在柳江向斜西冀,它超出了下侏罗统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岩层之上。由此可以推知,柳江向斜在当时已具有不对称的特征。此后,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引起多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向斜核部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于下侏罗统的上下两组岩层之上,而在向斜北缘的长山北坡.青龙山等地,中性火山岩甚至不整合超复于二叠系、奥陶系地层之上.在此以后,又经历了构造变动,导致强烈火山喷发,堆积了酸性火山岩系.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基,对柳江向斜的构造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它使向斜不对称性愈加明显,并在西翼引起一些南北向逆断层的发生。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蓦陌默默 : :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种多样的地貌营力下形成的。本区地壳活动频繁,多次地壳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内的多个沉积和沉积间断,以及周围火山及地震活动,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大体轮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风、水、太阳能、生物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地貌形态。通过风化、流水、岩溶、冻融、风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五、地貌类型
地貌分为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融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熔岩地貌等。柳江盆地区域内这些地貌类型并不齐全,只有部分。 下面对我实习所见地貌形态加以说明 ㈠ 向斜盆地
宏观上,柳江盆地是一个向斜。它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岩层从两翼到核部逐渐变新,是典型的向斜构造。整个盆地地形起伏不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不对称。向斜核部地势较
两翼高,这又与原生向斜地形相反,是逆地形,因而整个区域属逆生褶曲。而在局部一些地区的褶曲地形,则是正地形。比如吴庄背斜,属原生褶曲。 ㈡ 坡地重力地貌—倒石堆、滑坡
⒈ 倒石堆在第一天的行程中,位于张岩子村西口约200米有一处断崖,该断崖高约有100米,地势陡峻。断面上岩石风化厉害,大量碎屑岩滚落崖底,形成倒石堆。该倒石堆顶部与岩层大致平行,走向一致,坡面上已经生长大量植被,说明此倒石堆形成较久,已达稳定状态。
倒石堆是由崩塌作用,风化剥蚀等作用使大量崩塌碎屑物滚落到山脚或断崖脚,由于坡度变小而发生堆积形成的。上部坡地不断侵蚀崩塌滚落,倒石堆不断增大,表面也逐渐变得平缓,侵蚀面也不断改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倒石堆主要有崩塌碎屑物组成,也有少许其他作用带来的土壤和生物堆积等。如坡面径流带来的泥沙等。堆积砾石粒径从下到上逐渐变小。底部是较大砾石,上部是较细的岩石碎屑,表层有少许泥沙沉积。
⒉滑坡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地,植被稀少沉积松散的地方。当大暴雨时,大量水渗进土层,降低摩擦,增加重力,致使山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滑坡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和砾石,能毁坏大量农田和房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一种灾害性地貌现象。在滑坡体上常常会形成醉汉树和马刀树。他们是判断滑坡的重要标志。也有的滑坡体上没有马刀树,这是因为滑坡形成较早,树木是在滑坡形成后才生长的。蟠桃峪村对面的一处孤立小山,整个山地是一巨大岩体,岩性和小山北东南三面山上的岩性相同,又山脚沟谷中没有发现鹅卵石等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物,所以我们断定此孤立小山是山体滑坡形成的。滑坡体上没有发现马刀树,所以此滑坡形成较早。 ㈢ 断层
在整个柳江盆地内,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发生了许多断层。常沿岩层层理、岩石解理发育。柳江向斜两翼尤其居多。西翼断层大部分都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可见他们是沿岩层层面发育的。北部和东翼断层也多,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平移断层、倾覆断层等都有发育。断层是指岩层由于受到断层营力的作用而发生断裂错动并且两盘发生相对位移。营力又分为拉张性力、挤压性力、剪切性力。断层地方由于两盘相对位移,一盘上升一盘下降,断层面就形成了一个断层崖。由于差异侵蚀作用使上升盘剥蚀降低到下降盘以下,形成
新的断崖,叫断层线崖。比如潮水峪村北口的断层就是逆断层,断层面就是一个断层线崖。如图所示:
经过长时间的沟谷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断层面两侧被剥蚀掉,呈三角形,叫做断层三角面。东部落西边500米左右的小河谷西侧就有典型的断层三角面
㈤ 河流地貌—河床(岩槛 壶穴)、离堆山、河漫滩、河流阶地
柳江盆地内河流多,大石河及其支流纵横其间。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在此区域都有,河流地貌全面。
⒈刘家房村西的一条大石河支流,位于山地内,是上游,河流发育的初级阶段。此段河谷很窄,呈U型,谷内砾石历经大的有1-2m,小的1-2cm,差异性大,分选差,多是由上部河段洪水带来的,也有少部分是由当地山体岩石风化滚落的。水深10cm左右,流量小。 ①此地河床是基岩河床,河床是切割闪长玢岩岩体形成的。并发育一些小的岩槛和壶穴。岩槛是一个裂点,形成跌水,下部由于多向横向环流的作用,河流向缘侵蚀,使侵蚀面下降,裂点后退。向缘侵蚀能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② 离堆山离堆山是上游河段下切侵蚀和截弯取直形成的。上游河水流速大,比降大,冲击力和侵蚀力强,下切深度大,由于受到岩性等的因素影响,河道发生弯曲,形成深切曲流。当洪水时细颈被冲开,河流截弯取直发生局部改道,原来的凸岸就变成了孤立的高地,叫做离堆山。离堆山被新河道和老河道所包围,河道中有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物,这是判断离堆山的重要特征和依据。
⒉到小傍水村处的大石河已处于中游河段,河谷变宽,水深变深。河谷中砾石粒径明显变小,大小相差也变小,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好。河流发育到壮年阶段,河谷展宽,河床纵比降变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大量泥沙砾石堆积,发育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① 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时河水所覆盖的区域。枯水时期是出露的平地,面积有大有小,沿河流延伸。枯水时期河漫滩上一般种植农作物,而没有居民房。河流在中游河段一般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