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等压面与等高面
等压面分析项目(高空图):等高线(单位为位势米/位势什米,属能量单位,近似几何米)、等温线、等。 等高面分析项目(地面图):等压线、锋线、等。
等高面的高压区对应等压面的高值区,且走向一致。等高面的低压区对应等压面的低值区,且走向一致。
第四节 湿度
一、湿度的表示方法和定义
1.绝对湿度(a):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它直接表示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 绝对湿度大,水汽含量多,绝对湿度小,水汽含量少。 2.水汽压(e):大气中所含水汽引起的分压强。 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越多,e值越大;实际水汽含量越少,e值越小。 水汽压的大小直接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3.饱和水汽压(E):指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其大小取决于温度) 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是温度的函数,即E=E(T),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它表示空气“吞食”水汽的能力,不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当温度相等时,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大于冰面。 4.相对湿度(f):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f=e/E×100%。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不直接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若e < E,即f < 100%,则空气未饱和,f值越小,空气距离饱和程度越远 若e = E,即f = 100%,表示空气饱和 若e > E,即f > 100%,则空气过饱和 5.露点(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露点也直接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气压一定,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露点高,水汽含量多,露点低,水汽含量少。
6.温度-露点差(⊿t=t-td):温度和露点的差值。 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若⊿t>O,空气未饱和,⊿t越大,距离饱和越远。 若⊿t=O,当露点接近气温时,表明空气接近于饱和。一般出现在雾或降水中,说明相对湿度大。 若⊿t 二、湿度的日、年变化 1、相对湿度(f)的日、年变化 日变化:f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f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白天,温度升高,e增大,但E以更快速度增大,f减小 夜间,温度降低,e减小,但E以更快速度减小,f增大。 年变化:季风区: f的极大值出现在夏季,极小值出现在冬季。 内陆全年干燥地区: f夏季小,冬季大。 2、绝对湿度(a)的日、年变化 日变化:在海洋、沿海及岛屿处,绝对湿度一日中 一个高值,出现在午后 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同 一个低值,出现在清晨 5 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相同 夏季出现a的最高值(北半球为7、8月,南半球为1、2月); 冬季出现a的最低值(北半球为1、2月,南半球为7、8月)。 三、湿度的分布 1. 对流层内,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小。 2. 大气中水汽分布规律(与温度成正比):低纬>高纬;夏季>冬季;白天>夜间;低空>高空; 3. 舱内温度 > 外界露点温度,可以通风。舱内温度 < 外界露点温度,不能通风。 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即空气达到饱和主要有两种途径) 1.增加水汽含量:通过蒸发过程或暖湿平流实现。 在海洋上,海面蒸发量的大小取决于海面上空气的饱和差和风速的大小。 2.冷却过程:不断降低气温至露点,使空气达到饱和。 大气中主要的冷却过程有绝热上升冷却、辐射冷却等。 雾主要由平流、辐射冷却而形成,云主要由空气上升中绝热冷却而产生的。 (?凝结核可加速水汽凝结。如海面上,空气中含有大量盐分,降低凝结条件,加速凝结。) 第五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 风 一﹑风的概述 方向:风向为来向(流向为去向)。用16方位法或度数表示。 1. 风(矢量) 大小:风速 1m/s ≈2kn 或用蒲氏风级0~17级表示。 2. 风的阵性:(温度越高,阵性越强。反之越弱)一日内阵性最强在午后,一年中阵性最强在夏季。 3. 风的速度变化规律:白天 > 夜间,陆地 > 海洋,晴天 > 阴天,夏季 > 冬季。 二﹑作用于空气微团上的外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Gn) ⑴、水平气压梯度(-ΔP/Δn):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1000低压 -?р/?n 1)大小: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 2)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Gn??1?p???n 1050高压 ⑵、水平气压梯度力 1)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 与空气密度ρ成反比,高空ρ小,Gn增大;低空ρ大,Gn小。 2)方向:同水平气压梯度。 ⑶ 空气水平运动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6 2.水平地转偏向力(An) ⑴、大小:An=2ωV sinφ 1) 物体相对地表静止时,An=0。 2)V越大,An越大。 3)φ=0°,sinφ=0,An=0,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4)φ越大(纬度越高),An越大。 ⑵、方向:垂直于运动去向,北半球偏右90°;南半球偏左90°. V 北半球 A A→ → 南半球 ⑶、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3.惯性离心力C(曲线运动) 2⑴、大小:C=V/r V越大,C越大;r越小,C越大。 ⑵、方向:沿曲率半径由圆内指向圆外,与切向速度垂直。 V r ⑶、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C ⑷、曲线弯曲,曲率大,曲率半径小;曲线平直,曲率小,曲率半径大。 4.摩擦力R ⑴、大小:R=μV R与摩擦系数μ成正比,与风速V成正比。越粗糙的下垫面μ越大,越近地面越大。 ⑵、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起到阻力作用。 总结:当这四个力的合力等于零时,空气静止或作匀速运动,即为平衡运动。在自由大气中,可以忽略摩擦力,简单的平衡运动表现为匀速直线运动(地转风)和匀速圆周运动(梯度风)。 三﹑地转风(Vg) 1、定义:自由大气中,空气的匀速水平直线运动。 2、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风向:(按照自由大气中的白贝罗风压定律) 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4、风力公式:Vg=?1?p 将ρ=1.293kg/m3和角速度ω定值代入,得下面简化公式: ?2??sin??n(单位:m∕s)Vg=?4.78??p (△n:纬距赤或道度,?p单位距离内气压变化量,?测者纬度) sin??n1)与水平气压梯度(-ΔP/Δn)成正比,在天气图上,等压(高)线越密,地转风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地转风越小。 2)与空气密度ρ成反比,高空ρ小,地转风增大;低空ρ大,地转风小。 3)与sinφ成反比,纬度越高,Vg越小;φ=0°(赤道上),Vg趋近无穷,说明地转风不存在。 7 四、梯度风(Va高压中的梯度风,Vc低压中的梯度风) 1、定义: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匀速曲线运动。 2、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表达式:Gn+An+C=0 A C G 高压(反气旋):Gn+C=An H G C A 低压(气旋): An+C=Gn L 3、风向:(风向与气压场之间满足白贝罗风压定律) 北半球,高压中的风顺时针旋转,低压中的风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高压中的风逆时针旋转,低压中的风顺时针旋转。 4、风力公式:(较为复杂,只记结论。) 1) Va:(高压中的梯度风风速) r?p与水平气压梯度、纬度的正弦、空气密度va?r?sin??(r?sin?)2?(?)??n和曲率半径有关。 与水平气压梯度(-ΔP/Δn)成正比。但高压(反气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为有限值。 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稀疏 与γ成正比 H (曲率半径) 高压边缘——等压线密集 等压线越弯曲处——较稀疏 与1/γ成反比 (曲率) 等压线越平直处——较密集 与ρ成正比,所以冬季>夏季 与??п φ成反比,所以中高纬>低纬 2)Vc:(低压中的梯度风风速)v??r?sin??(r?sin?)2?r(??p) c??n※ 与水平气压梯度(-ΔP/Δn)成正比。低压(气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不受限制。所以中心风速很大。 ※ 低压中心附近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大,边缘较为稀疏风力小。 5、主要结论: 1)反气旋区内,边缘风速较大,中心附近微风或者静风; 曲率较小(曲率半径大)处,即等压线平直处,等压线密,风速大; 曲率较大(曲率半径小)处,即等压线弯曲较大处,等压线疏,风速较小。 2)中高纬度反气旋的风速较大,低纬度反气旋内风速较小。 3)当G相等时,Va(反气旋中的风)> Vg(地转风)> Vc(气旋的风)。 H 五、摩擦层中的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