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病原真菌属: 1、锈菌目
1)柄锈菌属(Puccinia):夏孢子单细胞,黄色,外壁有微刺;冬孢子双细胞,有柄;锈菌有两种营养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和次生菌丝体(双核);锈菌有明显的多型现象 ------引起小麦条锈病 2)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病叶组织切片的上表皮有扁圆形性孢子器,性孢子器内有性孢子和受精丝;叶片横切面下表皮及栅栏组织形成空腔状的锈子腔,锈子腔内有锈孢子,锈孢子可以成串产生。 -------引起苹果锈病 2、黑粉菌
1)黑粉菌属(Ustilago):冬孢子圆形,黑褐色,表面有微刺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1. 症状,种子:菌丝体潜伏在胚部,外观无症状。
植株:小穗被毁,失去原有穗形,形成黑粉;黑粉被气流吹散,只剩裸露的穗轴;凡孕藏着病穗的植株,剑叶大多发黄。2. 病原,冬孢子单孢、近球形、褐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初菌丝(担子),但不形成小孢子(担孢子),由初菌丝的四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分枝,有亲和力的分枝结合后,产生双核的侵入丝,侵染为害。冬孢子萌发的条件,温度:5-35℃(最适20-25℃)相对湿度: 56%-95%(最佳90%- 95%)。3. 病害循环,休眠菌丝在种胚内越冬或越夏;初侵染:种子是唯一的初侵染来源(种传病害);再侵染:气流(气传病害)。
2)腥黑粉属(Tilletia):冬孢子萌发产生无隔先菌丝,顶端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线形,有“+”、“一”性的差异,配合成对,形成“H”状的联结,在接合时,其中一个担孢子的细胞核通过接合管进入另一个担孢子内,形成双核体,双核体萌发后,形成双核侵入丝侵入寄主。 --------小麦腥黑穗病 3)条黑粉菌属:冬孢子结合成外有不孕细胞的冬孢子球,冬孢子球可由一至多个冬孢子组成。 --------小麦秆黑粉病 锈菌的特点:
1) 单主寄生:一种寄主植物
2) 转主寄生: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 3) 多型现象:两种或以上有性孢子 4) 专性寄生:活体寄生
1. 冬孢子: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黑
粉菌的冬孢子曾习惯称作厚垣孢子,许多冬孢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
2. 夏孢子: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作用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
同,夏孢子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多数胞壁上有微刺。夏孢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继续侵染寄主,连续进行多次。
3. 性孢子:性孢子器产生的一种单细胞、单核的性细胞,与受精丝进行交配。 4. 性孢子器: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
构,其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5. 锈孢子:双核菌丝形成的锈孢子器中产生的成串孢子,单孢、双核、黄色、球形,
表面有刺或疣。
6. 锈菌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体产生,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
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7. 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产生担孢
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12、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丝分孢子真菌:
----很多腐生,也有寄生。引起多种园艺植物病害。
----生活史中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未发现有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真菌。当发现时,大多子囊菌,少数担子菌。 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卵菌、接合菌以及未发现冬孢子的锈菌;未观察到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