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E.“儿以咨母”——孩子们为钟会要来之事向母亲请教。 F.“率胸怀与语”——敞开胸怀和“话匣子”。 3.翻译“会反,以状对,卒免”一句。
4.总览《许允妇故事三则》说说许允的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三、《世说新语》故事八则 (一)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
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
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的字。⑥伯阳,即老子,姓李。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⑧奕(yì)世,累世。⑨了了,聪明、懂事。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 ) 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 )
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 ),“之”指代( ),第一个“语”
是( )词性,第二个“语”是( )词性。
3.结尾处陈韪为什么“大踧踖”?
(二)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
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②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③也。”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注:①轩冕,指官员乘坐的车。②废书,废止读书。③友,旧说同学为朋,
同志为友。]
1.管宁为什么说华欲不是自己的“友”?
(三)荀巨伯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①贼攻郡。友人语(yù)巨伯曰:“吾今死矣,子
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值胡贼攻郡 值:正赶上。 B.子可去 去:离去。 C.不忍委之 委:委曲。
D.遂班军而还 班:调回或调动军队。 2.试简评本段主旨。
(四)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注: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
洞。]
1.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
(五)阿翁以子戏父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
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①曰:“阿翁,讵②宜以子戏父!”
[注:①敛手,拱手,②讵,jù,副词,表反问,“哪里”、“怎能”。]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1.本段主旨是什么?
(六)玉镜台聘婚
温公①丧妇,从姑②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③公
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④,乞粗存活,何敢希汝比?”却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⑤,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