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2014杭州) - 图文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 天目添梦 实习地区Ⅱ:临安西天目山景区

§2.1 实习区环境及路线

§2.1.1实习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市临安西北31公里处,东经191?24’11”~191?27’11”,北纬30?18’30”~30?21’37”,面积4284km2,由多个景点组成。临安到杭州没有铁路,杭徽高速02省道有48km;有临安通向西天目山景区的公路;西天目山景区内也有公路可以上山。

西天目山气候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并受海洋湿气的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均气温为14.8℃~8.8℃。仙人顶年均气温为8.8℃,山麓禅源寺平均气温为14.8℃。常年一月为最冷月,气温为3.4℃~-2.6℃,极低(77年)为:-0.5℃~-6.3℃;七月为最热月气温为28.1℃~19.9℃,极高(78年)为:29.9℃~21.4℃。西天目山南坡年雨日为159.2~183.1天,降水量1390~1870mm,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年雨量最多地区在新茅蓬一带,1900mm,最少在山麓,1200左右。呈双峰型分布(6、9月最多)相对湿度为76%~81%。年蒸发量从平原到仙人顶大致为1150mm到820mm。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是中国中亚热带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区系上反映出古老性与多样性。有苔类植物70种、藓类植物240种、蕨类植物110种、种子植物1570种,有多种重点保护动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保护区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独特,区内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一块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宝地,是一座“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天目山在地质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3.5亿年前,该地区为一广阔海域。下古生界连续受巨厚硅质-碳酸质-沙泥质复理式建造。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呈陆状态。在距今1.5亿年的燕山期,火山活动剧烈,喷发出大量酸性和中酸性岩浆,形成了天目山的主体。保护区的地层主要为一套灰-深灰-紫灰色的陆相火山岩。岩石种类很多,主要有流纹岩,流纹斑岩,石灰岩,灰岩,页岩,砂岩等。这些岩石都可以在保护区内看到。除了这些典型的岩石,观察的主要内容有太子庵下O1y断层,浮玉山庄∈3h与闪长玢岩侵入、滑坡体形成醉汉树和马刀树的现象,开山老店至仙人顶的晶屑熔结凝灰岩,张公石至八面峰的流纹斑岩及崩塌岩洞,天目山自然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西天目山没有发展工业,在禅源寺东南约2.5公里的溪西弯金山,有多金属矿,曾经在明嘉靖间(1523~1566)开采过银矿。有个体农业,但没有大规模的农田。有林场。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1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1.2天目山地区的地质研究简史

? 1925年前后,植物分类学家,林学家秦仁昌、钟补求、郑刃钧,钱崇澍等多次来天目

山考察。

? 1927年,植物学家陈焕镛馆据秦仁昌所采标本,命名天目铁木。 ? 1933年前后,地质学家李四光多次登天目山考察,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

等论文。提出天目山区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点。 ? 1934年秋,地理学家竺可桢来天目山考察冰川地貌。

? 1953年夏季,杭州大学王日玮.项斯端、陈启瑞等对西天目山南坡森林植被进行了调

查。

? 1983年7月,浙江省林业厅组成。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考察组。,用1年半的时间,对天

目山自然保护区作了调查,撰写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编入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1.1.3 天目山地质实习路线

22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2 地层

————————寒武系————————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