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
(三)学生比赛。
1、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
2、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
多媒体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 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 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
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 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
7、多媒体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 (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
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
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
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
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
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
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与感受
(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
(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
(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6)学生谈想法
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
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
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六)拓展延伸。
(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
(2)学生设想
(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 板书设计: 改变形状
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 水里加盐 使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要求: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 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如气温、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气压等)。
4、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 教学难点 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符号。 教学设计:一、导入
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 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一下。
二、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温度) 观看室外思考,测一测 。
(一)、认识温度计
1、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结构。 2、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 3、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 观察 练习读与写 (二)测室内的温度
1、问:今天的温度究竟是多少度呢? 2、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小组汇报。比较大小一样的吗?。
4、讨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温度? 思考 测室内温度 讨论 (三)测室外的温度 1、分小组进行活动
a、阳光组 b、阴凉组 c、地面组 d、草地组…… 2、填写有关数据。 小组测温活动 填一填 三、小结
1、各小组进行汇报,比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2、 讨论:为什么室外也有不一样的温度?与刚才估计的有出入吗? 汇报 交流 讨论 。
四、课后延伸
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课后活动。
2、 气温有多高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教学准备:
1. 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
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