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 詹姆士:机能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 韦特海默:格式塔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7.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9.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①理论任务: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为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具有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的任务。

②实践任务:

a.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

b.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各种心理技术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想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c.心理学实践的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师范高校研究心理学的任务: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 10.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 11.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一、名词解释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具体地说,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 意识的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 非意识:人体有些活动是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但这些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处于非意识状态。(对环境事物无感知的状态)

前意识:处于意识水平的资料是储存在记忆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取出来。(当前未被意识到,但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 无意识: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难被人觉知,但它会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影响,指意识以外进行的心理活动,如睡眠时的梦,自动化的技能等。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狭义)或同一活动(广义)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去。

注意起伏: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的加强或减弱。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转向其他的对象。(相反状态是注意的稳定)

二、基础知识

1.意识的基本活动方式:①被动的意识活动:指意识的承受状态 ②主动的意识活动:指积极的思维活动 2.意识的特征: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3.意识的能动性表现:①把感性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

②主动地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世界 4.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了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5.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注意可分为:外部注意、内部注意。 6.外部注意: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内部注意:人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