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荀况;《荀子.致士》) 意思: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尊严的威信;二要有丰富的

阅历和崇高的信仰;三要有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在逻辑,循序渐进,诵

说时有条有理,不凌不乱;四要能钻研和精通教材的精粗,并且善于阐发微言大义,而不是记问之学。

133、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

意思: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因此,学然后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自己才能够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34、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

丘:《论语.述而》)

意思: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

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13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丘:《论语.为政》) 意思: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36、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礼记.学记》) 意思: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要

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名三没有提问的能力时,老师才加以开导。

137、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礼

记.学记》)。

意思: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

工作

138、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

师,??(《礼记.学记》)

意思: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

139、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我

亦曰: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二)

140、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丘:《论语.

宪问》)

意思: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操劳付出吗?忠于领导,能不尽心劝谏吗? 141、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

机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意思: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

失了好的机会。

142、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意思: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143、 教子功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

孩提以来,爱憎嚬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

144、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每见人家子弟,父兄未尝著意督率,而规

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念及此,岂可不知自省。(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

145、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张履祥:《愿学记(一)》,

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二十六)

意思:意思指每个人都想培育好自己的子女,但往往不懂得、不重视修养自己品德、行为

的重要性,这是非常糊涂的父母,又从另一角度强调了示范对子女的作用。

146、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张履祥:《训子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