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66、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

67、 凡读书,每处必求其实,自然有益。(张履祥:《愿学记(一)》,

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二十六。)

68、 夫目不视弗见,心弗论不得;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

也;虽有圣人之至到,弗论不知其义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意思:对任何事情,不用眼睛去看,那是见不到的;不用心去思考,就不可能知道道理。

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如果不用嘴去咀嚼,怎么能品尝出其中的美味呢?即使是圣人最正确的

道理,如果不去认真地思考,那就不可能知道它所包含的深远意义。

69、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意思: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的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又能归功于教师,对

教师表示感激之意。不善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力很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少,反而把责任推

给老师,埋怨教师。

70、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

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

意思: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

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

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

7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丘:

《论语.述而》)

意思: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我是不会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

我是不会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我是不会重复教的。

72、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意思: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

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73、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

行入者。(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九,第252页)

74、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

而言及所到地位。(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246页)

75、 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亦是一事。(陆九渊《语录(下)》,

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5页)

76、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王守仁:《别

王纯甫序》,见《王阳明全集》卷七)

意思:依据各人的个性特点施行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充分发展各自的才

能和专长,而共同具备良好的品质。

77、 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

微。(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 意思:故者,人类知识的积累,前人发明发现知识的概言;

78、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轲:《孟子.离娄(下)》) 意思:广博的学习知识,详细的解释讲解,从而(使别人)知道问题的真谛,回到简约中去. 79、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

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意思:(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

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极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80、 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张载:《横渠易说.蒙》,见《张

载集》第84页)

81、 为学有本末先后,其进有序,不容躐等(陆九渊:《与詹子南》,

见《陆九渊集》卷七,第96页。)

82、 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焕然

冰释矣。若先看难晓处,终不能达。(陆九渊:《语录(上)》,见《陆九渊集》卷三十四。第408页)

83、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

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朱熹:《甲寅行宫便殿奏礼》,见《朱文公集》卷十四)

84、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

鹦鹉能言之类也。(王充:《论衡.超奇》)

85、 学为易,知之为难。知之非难也,体而得之为难。(程颐:《河

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二十五,第321页)

86、 学者肯实去做功夫方是学。如学耕,须去习耕;学医,须去习

医,中心悦而安之。(张履祥:《备忘四》,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