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X半径(S÷R=∏×R,圆面积公式变形),因为半径不一定(如果半径一定,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等式,涉及的几个量也就不是几个变化的量),所以“圆周率X半径”不一定,也就是说“圆的面积÷半径”不一定,而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是“比值一定”,显然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定的,所以不成正比例。 二、设计题(30分,1题10分,2题20分)
1. 请你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一个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引入。
1. 请你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一个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引入。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工作3天第4天休息一天,爸爸工作5天第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其中 最早的一天是?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 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2. 请根据以下教材内容,写出例题部分的教学片断。
(注:本例题选自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单元第3小节)
(注:本例题选自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单元第3小节)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上)教材第84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由旧知引入新课 “热身训练营” 1、课件出示准备题1,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说出解题思路: 一台铺路机每天铺路150米,6台铺路机一天可以铺路多少米? 2、课件准出示备题2,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说出解题思路: 6台铺路机每天可以铺路900米,40天可以铺完一条路,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3、教师把前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又该怎么解答呢? 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
25
沥青,每台每天铺150米,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三、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合作交流台”: 1、获取信息,让同学们自己再读题目,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如下(出示课件): 1台 —— 1天 —— 150米 6台 —— 40天 —— ?千米 2、根据已获得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出示课件)(教师巡视,并做简单提示) 3、学生汇报结果,全班同学相互补充说明。教师要对每种解法做板书,并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① 150 × 6 × 40 ② 150 × 40 × 6 6
台每天铺的米数 1台40天铺的米数 =900×40 =6000×6 =36000(米) =36000(米) 36000米=36千米 36000米=36千米 ③ 150 × (40 × 6) ④ 150 ×(6 × 40) 1台完成所
需的天数 一天完成所需的台数 =150×240 =15×240 =36000(米) =36000(米) 36000米=36千米 36000米=36千米 答:这条公路长36千米。 3、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讨论: 我们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通过刚才的交流与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与收获呢?今后你遇到类似的题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你能归纳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 (2)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归纳整理,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或者“每份数×份数=总数”(板书两个关系式)来列式解答。同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列式,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四、巩固提高练习 “智力大比拼”: 课件展示: 1、副食店购进了200箱张鸭子,每箱装5只,每只售价4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2、4个工程队共同安装一条自来水管道,每队每天安装205米,1天工作8小时,25天完成,这条管道长多少米? 3、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编一道应用题,不解答。 (1)每筐苹果重50千克 (2)水果批发部运来3车苹果 (3)每筐梨重60千克 (4)每车装40筐 (5)水果批发部运来3车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编一步、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布置课外作业:根据以上信息,我们还可以编许多不同的应用题,请你们下课以后继续去编应用题,在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汇报,相信你们一定行! 五、全课知识小结 “内化与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连乘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数量关系,注意题目要求,同时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2.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3. 大九九 小九九
4. 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等式的基本性质 5. 上, 下
6. 条形, 折线, 扇形, 折线 7. 频率, 概率
26
8. 勾股定理 9. 圆, 球 10. 25。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 D 2. C 3. C 4. A 5. B
2019年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四)
一、填空题。
6、 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7、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8、 教学活动是( 师生参与 )、( 交往互动 )、( 共同发展 )的过程。 9、 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让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0、
学习统计,需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和学会(统计方法),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7、《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8、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7
9、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 素质 )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 )发展。
11、乘法是求( 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的简便运算。 12、六角形的内角和是( 720 )度。
13、在相距12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共栽( 19 )树。 14、环绕公园的湖边栽着柳树和杨树。每相隔两棵柳树之间有2棵杨树,一共有180棵杨树。柳树一共有( 90 )棵。
15、把一根木头锯成7段,每锯开一次要4分钟,一共需要( 24 )分钟。 16、302路公共汽车从车站每隔5分钟发出一辆班车。从早上6时发出第一辆班车算起,到早上6时32分为止,302路公共汽车应该发出( 7 )辆班车。 17、旅游团有25位旅客入住酒店,有双人房和三人房两种客房,双人房160元/间,三人房210元/间。你觉得安排( 2 )间双人房和( 7 )间三人房最
1省钱。
918、一工厂车间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吨原料,8月份比7月份增产了 ,7月份生产了( 4500 )吨原料。
19、小芳和冬冬原来共有60张邮票,冬冬给了小芳5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芳原来有( 25 )张邮票,冬冬原来有( 35 )邮票。 20、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这个组最多有( 5 )位同学。 二、选择题。
1、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正确率和速度要求是( C )。 A.100% 10-15题/分 B.98% 10-12题/分 C.95% 8-10题/分 D.90% 8-10题/分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