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研复习概要

上。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馀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其中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三百六十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王夫之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船山古诗评选》卷一)。

曹丕留守邺城时,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曹丕与这些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植

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古代文学试题

简答题1 简述曹植诗歌“骨气其高、词采华茂”的具体表现

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试题、评论写作:要求:不能少于800字,题目自拟,评论角度自选。 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题二、论述题(共60分,每题20分)

2、有人说:“古诗两汉以来,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多生情态,此一变也。”你如何理 解这一论述?

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2000年试题:中国文学史: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曹植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0分)

兰州大学2003年古代文学专业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三.论述题 每题30分 2. 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艺术特色。

四川大学01年 七、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2、曹植的诗歌创作前后期有何变化?

浙江大学2001年 二、论述题

1.试析钟嵘评曹植的理论意义(30%)附原文:钟嵘《诗品》卷上: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后,诛杀曹植心腹。曹植位为藩侯,实同囚徒,汲汲无欢,终于在忧愤中死去。曹植最后一任徙封陈王,卒后谥为“思”,故后人又称之为陈思王。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填空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简答

一、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

9

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表现出他对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高度自信。

二、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如同天真的童话,诗中以鹞和罗网代表恶势力,黄雀象征受害者,少年则代表曹植的理想。写出了恶势力的强大,朋友的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诗以幻想结束,表达了作者愿望。而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则是《赠白马王彪》,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广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 一、诗文解释

3.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两句进行分析。

湖南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每题9分,共90分)

3、简述曹植《赠白马王彪》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七哀诗》很有代表性: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第三类是述志诗。曹植用世之心,在黄初以后屡屡诉诸诗赋,表示愿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充满慷慨之音。

第四类是游仙诗。曹植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常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了许多游仙诗,

曹植风格评价/简答/填空

北师大2000年 中国古代文学一、简答题(10分*4) 2、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曹植的诗确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10

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简答 一是由于文采富艳,

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刘勰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也含有这个意思。古代不少诗人皆以王佐之才自命,却大都身世沦落,而以诗词名世,他们的命运与曹植相似,所以对曹植多有一种认同感。

王粲

王粲,字仲宣,他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此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填空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歌再现了汉末战乱后农村田园荒芜、满目疮痍的景象。

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他的诗对后世也颇有影响,钟嵘《诗品》说潘岳、张协、张华、刘琨、卢谌等著名诗人皆源出于他,连魏文帝曹丕也“颇有仲宣之体”。/填空、选择

正始之音/名词解释、简答

苏州大学 ——2005?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正始体 广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二、名词解释: 2.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还包括嵇康的创作。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山东大学2003-2005年文学试题2003综合 文学史 名词解释 竹林七贤 刘伶 山涛 向秀 王戎 阮咸

南开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文学试题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3、竹林七贤

山东师大06年古代文学 一, 竹林七贤,

11

阮籍/填空、简答

北师大1993年 古代文学 二 简答(5*7分)2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武汉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三.论述 1.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风对建安诗风有那些延续?

南开大学2003年 三,简答题 (每题十分) 1,简述阮籍诗歌的特色。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的情怀。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嵇康/填空

嵇康的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嵇康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突出了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密切关系。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的诗亦如此。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山东大学200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业课试题 专业课二简答

1. 如何理解“嵇志清峻”?

两晋诗坛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名词解释、填空

张载、张协、张抗、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文艺学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

二、解释或说明(每题5分,共40分) 3、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业课试题 专业课 一名词解释 2。两潘一左

太康诗风、太康文学/名词解释

北京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1。名词解释(6*5)(3)太康文学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