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氨水 B.滤液 A 中加入 NH4HCO3 溶液产生 CO2 C.沉淀 B 的成分为 Al(OH)3 D.将溶液 C 蒸干得到纯净的明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选项,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氢氧化钾,故A错误;
B选项,滤液A为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故B错误; C选项,根据B选项得出沉淀B的成分为Al(OH)3,故C正确; D选项,将溶液C蒸干得到明矾中含有硫酸钾杂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不是水解反应。 9.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
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
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 答案为A。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可作水果保鲜剂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
A.Fe具有还原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则还原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故A正确; B.含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乙烯具有催熟效果,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故C正确;
D.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错误; 故选D。
11.对于2SO2(g)+O2(g) ?2SO3(g),ΔH<0,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5时采取升温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
B.t3时采取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D.反应在t6时刻,SO3体积分数最大
A.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速率相等,而所给可逆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故此时改变的条件应为加入催化剂,A不符合题意;
B.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由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移,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故此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不符合题意; C.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由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移,结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故此时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C不符合题意;
D.由于t3、t5时刻,平衡都是发生逆移的,故达到平衡时,即t4、t6时刻所得的SO3的体积分数都比t1时刻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A.加入少量W,υ(逆)增大 C.升高温度,υ(逆)、υ(正)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
2Z(g)+W(s) + 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后加入X,方程式中的Q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