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2 我是什么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感受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4.初步感受科普童话,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童话的兴趣。 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感受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2.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1.识写生字

认读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认读“极”和“越”,宜借助比较的方式认读。认读“晒、傍、坏、屋”时,宜用组词法认读。认读“毁、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表达中识字。

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个会写字中,“极、傍、海、洋、作、坏、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重音把握。学生通过辨析的方式,发现句子中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并通过模仿读等方式学习把握重音的朗读。第二,短句连缀时朗读语气和语调的把握。

1

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由4个短句连缀而成,在朗读时语调由慢到快,要注意到音调轻与重的变化,读出句子的节奏。 3.迁移运用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以“我会变”为话题,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态变化以及水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身边人或事物的变化,学会借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达。

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落、打、飘”的比较,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设置语境,让学生学习运用“落、打、飘”;设置语境,引导学生拓展运用其他表示下落的动词。例如,一阵大风吹来,把一件衣服刮了下来。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3)思考:“我”是谁?“我”会变成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晒、极、傍”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一、猜谜导入,激趣入文。

1.同学们,你们会猜谜语吗?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猜谜语的。 2.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

总结:猜谜要看完整的谜面。如果看到一半便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3.我们一起来猜猜下面两则谜语。

2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直到得到正确的谜底。最后把答案代入到谜语中念一念。

课件出示: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 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4.师生分别将“雪花”“冰雹”这两个答案代入到两则谜语中,逐行验证。 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导入,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课既是科普童话,同时也是一则谜语。从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迁移到课文学习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课件逐段出示课文,学生初读课文,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谜底“水”。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学生虽然读过课文,但不一定能猜对答案,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师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掌握方法,而这种猜谜方法无疑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谜活动中。

三、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课件出示:

预习单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1)预习单反馈: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的情况。

3

①可爱的水宝宝出生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示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链接预习单,解决难点。出示孩子们圈的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预设:“灌溉田地”“淹没庄稼”)

课件出示:

灌溉田地 淹没庄稼 ....

(3)寻找规律,猜猜词意。找一找: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三点水)

(4)偏旁归类识字:出示文中带有三点水的词语:水滴、小溪、池子、海洋。(正音) 课件出示:

水滴 小溪 池子 海洋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自己预习课文的能力,利用“课前预习单”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学习起点进行字词教学,精抓难点,提高效率。

四、指导朗读,感悟水之变化。

1.朗读体验,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水的变化。

水娃娃会变,它变成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把变化后的名字圈出来。 ①生朗读并圈画。

②交流反馈。(师在黑板上简笔画“汽”“云”) (2)结合板书,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

①师随机教学生字“晒”。(师出示“晒”生字卡,正音——组词——想办法记住) ②生结合板书,说说水变成“云”的过程。

③师随机出示词卡“极小极小”,教学生字“极”。(读准字音;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意;并通过“小、极小、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还有哪些极小极小的东西;读出小的感觉。)

(3)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词语。

①读句子,提取信息。(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

②随机教学生字“傍”。(读准字音——结合字理识字——理解“傍晚”词意)

③联系生活,积累词语。(穿上白衣服的“我”叫——“白云”,穿上黑衣服的“我”叫——“乌云”,早晨披红袍的“我”叫——“朝霞”,傍晚披红袍的“我”叫——“晚霞”。)

(4)指导朗读,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