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题库(带答案)

来”。

26、“把”字句和“被”字句各有哪些特点?“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到动词前的句式,“把”字句有如下特点:

(1)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 (2)“把”后边的词语代表确定的事物,应该是已知的、有定的; (3)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用在“把”字前边。

“被”字句是受事做主语,用介词“被”引进施事做状语或只用“被”字施事不出现的一种句式。“被”字句有如下特点:

(1)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后边需要有别的词语,一般要求带“着、了、过”或表示结果、情态、趋向的补语,有时要带宾语; (2)“被”字后面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出现;

(3)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在“被”字的前面。

27、举例说明关联词语的单用、连用、叠用情况。关联词语有些是只能成对使用,如“不是??而是”“与其??不如”“宁可??也”“除非??才”等;有些则只能单用,如“可见”“以至”“以便”“以免”“为的是”“省得”“于是”等;大部分关联词语是既可配对使用,也可以单用,而且单用时往往在后一分句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小王没来参加会议,但是他寄来了会议论文”“小李已经来了,而且是第一个到的”“小张没来参加会议,却寄来了会议论文”,偏正复句若偏句在后时也往往在偏句上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小张没有被选上,因为他最近身体不好”“小张没有被选上,虽然他学习成绩一直第一”。

有时在同一分句里可以连用一对表关联的连词,再用一个副词关联,如“他们来参加会议了,不但带来了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而且大会上的发言也显示了他们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扎扎实实的学风。”“雨虽然下了好几天,但大雨却未能割断他们的深厚友谊。”

关联词语的叠用是指同一个关联词语在几个分句里反复使用,如“虽然下了几天的大雨,虽然道路被冲垮了不少,虽然山体滑坡了,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还是按命令要求抢先到达目的地。”

28、省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类型?省略是指句子里原来该有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出现的现象,是对语言理解而言的。省略有如下特点:

第一,可还原性,即省略了的成分都可以确定的补出来; 第二,省略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根据省略主语或谓语的不同条件,省略可有如下类型: (1)承前省,被省略的词语在上文出现过; (2)蒙后省,被省略的词语可以在下文找到;

(3)对话省,双方对话时,常省略双方共知的内容;

(4)自述省,在书信、日记、教案、发言稿等具有“自述”性质的语言环境中,说话主体“我”经常省略。

29、紧缩句有哪些特点?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紧是指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取消了,分句间的联系更紧密了,缩是指有些成分给缩略掉了,或者形成一些固定格式,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既不同于复句,又不同于单句的特殊句子,即紧缩句。紧缩句可有如下特点:

(1)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也常用关联词语来连接,构成了一些固定格式,如“不??也”“一??就”“越??越”等,这使得紧缩句区别于单句;

(2)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有些成还有缩略,这使得紧缩句区别于复

句。

30、语序这种语法手段是不是只在短语中才能体现?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这种语法手段在不同的语法单位上都能体现:

(1)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前门”和“门前”,“上边”和“边上”。

(2)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如“计划经济”不同于“经济计划”,“方便群众”不同于“群众方便”,“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不同于“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

(3)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为了适应语用上的需要,有时可以改变语序,如“我没有什么印象”和“我什么印象也没有”,这里的变动是为了强调宾语。

31、“欲望”、“盼望”意义相近,是根据什么把前者看成是名词,而把后者看成是动词呢?要对具体的词的词性作出区别,通常的方法是选用一些“鉴定词”作为区别性特征的语法功能,这些“鉴定词”具有与甲类词组合的能力,而又缺乏与乙类词组合的能力。例如名词的“鉴定词”可以列为:a、有~;b、数量词~;c、介词~。动词的“鉴定词”可以列为:a、不~;b、~过;c、~了。因此,“欲望”“盼望”二词在下表中的分布状况: 有~ 数量词~ 介词~ 不~ ~过 ~了 欲望 + + + - - - 盼望 - - - + + + “欲望”可以说成“有欲望”,“一种欲望”,“对欲望的(追求)”,而不能说“不欲望”,“欲望过”,“欲望了”;相反,“盼望”则只能说成“不盼望”“盼望过”“盼望了”,而不能说“有盼望”“一种盼望”,“对盼望”。这样,对下列一组词词性的辨别也就不难了: a、障碍 制度 进展 效能 b、妨碍 制定 进行 效法

我们把这些词放入辨别名词、动词的测定框架中去,就可知道a组是名词,b组是动词。 32、“漂亮”和“关心”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很漂亮/很关心),为什么将“漂亮”归为形容词,将“关心”归入动词?、区别形容词和动词可以用两条标准,a、能否带上宾语;b、能否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具有前面一条标准的是动词,具有后面一条标准的是形容词,但事实上的情况还要复杂一些。形容词的内部成员比较单纯,一致性较强,所以例外情况较少。但动词的内部成员较多,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也不很一致,这首先表现在能否带宾语这一点上。教材中谈到动词的语法特点时,只是说到“绝大多数都能带宾语,那么“少数”的这一部分就是不能带宾语的,习惯上把这一部分不能带宾语的叫做“不及物动词”,因此,不及物动词是既不能受“很”修饰,也不能带上宾语,如“休息”就是。其次,动词中有些成员是可以受“很”修饰的,但只要能带上宾语的,就是动词。

另外,我们还能用一些辅助手段来辨析动词和形容词,比如对双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用重叠方式来区别,动词的重叠是ABAB,如“关心关心、休息休息”,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如“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等。

33、如何辨析副词和助动词的异同?助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小类,这类词在句子中也经常占据状语这个语法位置,做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因此与副词之间就常有“纠缠不清”的问题出现,例如“我应该去”中的“去”是助动词,“我立刻去”中的“立刻”是副词。如何辨析呢?

首先,助动词既然属于动词中的一员,它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首要的一点是可以做谓语,例如“我也可以”,“这就不应该了”;而副词就不能说“我已经了”,“这很”。 其次,副词是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的(除了少数的如“不”“也许”等),例如“这钢笔很贵吗?”就不能回答“很”;而助动词是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例如“你敢去吗?——敢!”“我能吃了吗?——能。”

第三,助动词可以用肯定加否定这种方法表示疑向,和一般动词相同;而副词则缺乏这种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要不要去?”“应该不应该说?”而不能说“很不很漂亮?”“已经不已经去?”

这三点差异,反映出了副词和助动词的不同,尤其是第三点,是反应最强烈的“试剂”,用它来测试是副词还是助动词,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所以一般先用第三点来测试,因为前面两种差异中还会有例外的情况。

34、“二”和“两”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序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两点钟”除外)。基数可以用“二”,也可以用“两”。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可以用“两”,也可以用“二”,如“二斤肉”、“两斤鱼”等,只是“二两油”不能说成“两两油”。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个人、两本书、两只鸟”,不说成“二个人、二本书、二只鸟”。 35、兼属介词和连词的有哪些词,应该怎样辩析它们?兼属介词和连词的词并不多,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和、跟、同、与”等词,一组是“为了、因为、由于”等词,这两组词的区别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和、跟、同、与”的鉴别方法有两个:

(1)连词连接的两个成分可以前后互换而意义不变,但介词连接的成分前后却不能互换,互换后意义就会有所改变。例如:

老张和老李都去北京了——老李和老张都去北京了(意义未变,“和”是连词)

这个问题,老张跟老李谈过好几次了——这个问题,老李跟老张谈过好几次了(意思已变,发出“谈话”这个动作的主动者变了,“跟”是介词)

(2)介词短语前可以有其他修饰语,但连词前面却不能有任何修饰语。如: 这个问题,老张已经跟老李谈过好几次了(可以加修饰语“已经”,是介词) 老张已经和老李都去过北京了(加上“已经”不通,去掉“都”,成为“老张已经和老李去过北京了”,句子里通的,但此时的“和”已成为介词)

“和、跟、同、与”用作介词或连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特别在用一个句子里,如果既要用上连词“和(同)”,又要用上介词“连(同)”,那么为了意思明确,可以让它们有一定的分工。一般的做法是让“和”作连词,“同”作介词。例如下句: 中国人民同(介词)帝国主义和(连词)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为了、因为、由于”等词鉴别方法,是看些词后面的词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果是,算是介词;如果不是,则看成连词。例如: 因为天气的关系,春游顺延一天(“天气的关系”,名词性短语,“因为”是介词) 因为天气不好,春游顺延一天(“天气不好”,非名词性短语,“因为”是连词) 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要加倍努力(“明天的幸福”名词性短语,“为了”是介词) 为了明天更加幸福,我们要加倍努力(“明天更加幸福”,非名词性短语,所以“为了”是连词)

36、“端正”可以带宾语(端正态度),也可以加“很”(态度很端正),所以我们把“端正”看成是形容词兼动词;“了解”也可以带宾语(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很”(很了解),但我们却又不把“了解”作为兼类词处理,这是什么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

是兼类词谈起。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功能。这句话有两层含意。

(1)兼类词所具有的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必须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出于某种修辞需要的“活用”;

(2)兼类词虽然同时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但在具体的语句中,却不能同时具有两类词的语法特点。只是在某一场合具有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在另一个场合,则只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

因此,我们说“端正、丰富、繁荣”等是形容词兼动词,首先在于它们具备的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功能是经常性的。任何一种形容词或动词的用法,都不必依靠特殊的环境;其次还在于这几个词如果作动词用,带上宾语之后,就失去了作形容词的资格,就不能带上“很”;同样,这几个词作形容词用,加上“很”后,便又失去了作动词的资格,不能带上宾语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很端正态度”、“很丰富生活”,“很繁荣市场”等。 但是,象“了解”,“思念”“希望”这类词,既能带宾语,又能加“很”,同时这两个特点又不互相排斥,可以同时出现,如我们可以说“很了解这个人”,“很思念故乡”,“很希望他回来”,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算是兼类,这些词都是动词。

37、“读一篇课文”和“读一遍课文”的内部结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应该如何辨析?“读一篇”和“读一遍”两个短语的意思不难理解,许多人都懂,但两个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的差异,却有不少人一下子难以说清。其实,“读一篇”是个述宾短语,而“读一遍”则是个述补短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应该如何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二者的不同来:

第一,充当宾语和补语的成分功能不同。充当宾语的大多数是体词和体词性短语,补语则主要由谓词或谓词性短语担任。这样,如果遇上“动词+数量词”这种组合时,如果这个数量词是表示事物的数量,只能用在名词前边的“数+物量”词时,那么它就是宾语。反之,如果这个数量词是表示动作的数量,只能用在动词后边的“数+动量”词时,那么它就是补语。“读一篇”中的“一篇”是“数+物量”词,所以是宾语,“读一遍”中的“一遍”是“数+动量”词,所以是补语。同样,“说一句”是述宾短语,“说一下”是述补短语。 第二,能否变换成“把”字句的功能不同。“把”是介词,后面可以带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因此,如果一个句子可以变换成“把”字句,那么动词后面的词语就是宾语;如果一个句子不能变成“把”字句,那么动词后面的词语就是补语,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数+时量词”这种组合中的宾语和补语。例如:“浪费了两个钟头”和“休息了两个钟头”,前面一句可以变换成“把两个钟头浪费了”,这里的“两个钟头”是宾语,后面一句不能变换成“把两个钟头休息了”,所以这里的“两个钟头”就是补语。可以变成“把”字句的“数+时量词”,说明时间本身,也可以移到句首作为全句的主语,如: 浪费了两个钟头→把两个钟头浪费了→两个钟头浪费了 不能变换成“把”字句的“数+时量词”,只是说明动作的持续时间,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全句的主语。如:

休息了两个钟头→※把两个钟头休息了→※两个钟头休息了 第三,能否加上结构助词“得”的功能不同。“得”可以看作是补语的标志,除了一些带“得”的双音节动词,即“得”作为一个构词成分时,后面跟的当然是宾语,如“取得成绩、获得胜利、觉得温暖、懂得道理、值得表扬、求得谅解、赢得时间”等等,“得”后的词无论是体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都作为宾语看待。其他的情况下,动词后能加上“得”的,后面的词语是补语;不能加上“得”的,后面的词语是宾语。例如“看电影→※看得电影”,“看清楚→看得清楚”,所以,“电影”是宾语,“清楚”则是补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