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
设置技术指南
(试行)
主编单位: 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 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
2009年7月
前 言
农村公路的发展完善方便了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问题。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强调,要“修安全之路”,“要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高度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着“以人为本”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浙江省公路管理局联合研究单位开展了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技术的专题研究,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针对浙江省县、乡、村道实际情况,编制了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南。
本指南是在总结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旨在指导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下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设置工作。指南提出了实施工作必须坚持“以诱导、警示为主,重点地区设防,综合应用多种安全保障措施,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实施路段的判定指标和不同情况下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限于时间和经验,指南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或建议向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养护处(地址:杭州市梅花碑4号,邮编:310009,电话:0571-87820217)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电话:010-62074345,E-mail: dz.hou@rioh.cn)反映,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钱立高 张德理 侯利国 李爱民 朱定勤 马建青
高海龙 梁平安 万毅宏 郭义飞 侯训田 侯德藻 吴京梅 李 勇 杨曼娟 陈 瑜 夏方庆 陈宏飞
目 录
1 总 则 ................................................................................................................................. 1
1.1 定义 ....................................................................................................................... 1 1.2 指南的编制目的 ................................................................................................... 1 1.3 适用范围 ............................................................................................................... 1 1.4 实施原则 ............................................................................................................... 1 2 判定指标及实施策略 ....................................................................................................... 2
2.1 判定指标 ............................................................................................................... 2 2.2 实施策略 ............................................................................................................... 3
2.2.1 设置防护设施 .......................................................................................... 3 2.2.2 诱导、警示为主 ...................................................................................... 3 2.2.3 标志、标线、其他安全设施综合处置 .................................................. 4
3 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标准 ............................................................................................... 5
3.1 护栏 ....................................................................................................................... 5
3.1.1 防护等级 .................................................................................................. 5 3.1.2 护栏形式 .................................................................................................. 5 3.1.3 护栏选用及设置方法 .............................................................................. 7 3.1.4 施工 ........................................................................................................ 11 3.2 路侧拦挡 ............................................................................................................. 14 3.3 标志 ..................................................................................................................... 16
3.3.1 标志材料 ................................................................................................ 16 3.3.2 警告、禁令、指示标志设置 ................................................................ 17 3.3.3 指路标志设置 ........................................................................................ 21 3.3.4 施工 ........................................................................................................ 22 3.4 标线 ..................................................................................................................... 22
3.4.1 标线材料 ................................................................................................ 22 3.4.2 设置方法 ................................................................................................ 22 3.4.3 施工 ........................................................................................................ 26 3.5 警示和视线诱导设施 ......................................................................................... 27
3.5.1 示警桩 .................................................................................................... 27 3.5.2 树木诱导 ................................................................................................ 29 3.5.3 视线诱导标 ............................................................................................ 29
I
3.5.4 施工 ........................................................................................................ 30 3.6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 ............................................................................................. 30
3.6.1 材料 ........................................................................................................ 30 3.6.2 设置方法 ................................................................................................ 31 3.6.3 施工 ........................................................................................................ 32
4 综合处置措施 ................................................................................................................. 33
4.1 急弯路段 ............................................................................................................. 33
4.1.1 隐患分析 ................................................................................................ 33 4.1.2 处置措施 ................................................................................................ 33 4.1.3 处置示例 ................................................................................................ 35 4.2 长大下坡路段 ..................................................................................................... 40
4.2.1 隐患分析 ................................................................................................ 40 4.2.2 处置措施 ................................................................................................ 40 4.2.3 处置示例 ................................................................................................ 40 4.3 穿村镇路段 ......................................................................................................... 43
4.3.1 隐患分析 ................................................................................................ 43 4.3.2 处置措施 ................................................................................................ 43 4.3.3 处置示例 ................................................................................................ 44 4.4 农村公路路口 ..................................................................................................... 45
4.4.1 隐患分析 ................................................................................................ 45 4.4.2 主要处置措施 ........................................................................................ 45 4.4.3 处置示例 ................................................................................................ 45
附录A 护栏构造图 ........................................................................................................... 48
II
1 总 则 1.1 定义
农村公路:本指南中的农村公路指浙江省境内的四级及四级以下县、乡、村道,简称农村公路;
安全设施:本指南所指的安全设施是护栏、路侧拦挡、标志、标线及其他交通工程设施的总称;
安保指南:本指南引用的安保指南指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组主编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现行护栏规范:本指南引用的现行护栏规范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1.2 指南的编制目的
为指导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1.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浙江省在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设置工作。 1.4 实施原则
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工作应当按照“以诱导、警示为主,重点地区设防,综合应用多种安全保障措施,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的原则,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合理规划、逐步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鼓励采用经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
2 判定指标及实施策略 2.1 判定指标
(1)公路路线指标
在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路线技术参数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急弯路段:
单个急弯:平曲线半径R<12m;
连续急弯:连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R<15m的平曲线,且各圆曲线之间的距离L<20m;
2)陡坡路段: 纵坡 i>9%; 3)连续下坡路段:
连续下坡长度大于3km,平均纵坡 i>6%; (2)路侧指标
在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路侧指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 陡崖、深沟、填方边坡高度或路肩挡墙高度h≥8m;
至路肩边缘横向距离不足3m有常水位水深1.5m及以上的湖泊、沟渠; 至路肩边缘距离不足3m有高速公路、铁路和其他干线公路等路侧险要的路段。
(3)交通量指标
农村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300辆; (4)其它因素
2
行人、自行车或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的路段。如:平面交叉口、过村庄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等。 2.2 实施策略 2.2.1 设置防护设施
在用农村公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路段宜设置防护设施: (1)符合路侧指标并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2)符合公路路线指标并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路段宜设置防护设施: (1)符合路侧指标并且通车三年后预测交通量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2)符合公路路线指标并且通车三年后预测交通量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2.2.2 诱导、警示为主
在用或改建农村公路的下列路段,可以诱导、警示设施为主,视资金及其他条件逐步配置安全防护设施:
(1)符合路侧指标但不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2)符合公路路线指标但不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3)符合上述设置防护设施的条件,但实际道路条件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或虽然能够设置但并不能保证防护设施安全防护性能的路段;
(4)其他有必要设置诱导、警示设施的路段。
新建农村公路的下列路段,可以诱导、警示设施为主,视资金及其他条件逐步配置安全防护设施:
(1)符合路侧指标但通车三年后预测交通量不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2)符合公路路线指标但通车三年后预测交通量不符合交通量指标的路段;
3
(3)符合上述设置防护设施的条件,但实际道路条件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或虽然能够设置但并不能保证防护设施安全防护性能的路段;
(4)其他有必要设置诱导、警示设施的路段。 2.2.3 标志、标线、其他安全设施综合处置
在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的下列路段,宜进行标志、标线、其他安全设施的综合处置:
(1)符合公路路线指标的路段;
(2)行人、自行车或环境等可能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的路段; (3)对交通有限制或管制的路段;
(4)道路交叉口、干线公路出入口路段、过村庄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 (5)其他有必要进行标志、标线、其他安全设施综合处置的路段;
4
3 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标准 3.1 护栏 3.1.1 防护等级
农村公路设置的护栏一般包括C级、B级和A级三个防护等级,各等级护栏防护性能见下表3.1.1。
表3.1.1 护栏防护性能 碰撞条件 等级 碰撞车速 (km/h) C 30 50 40 100 60 100 车辆质量 (t) 8 1.5 10 1.5 10 1.5 碰撞角度 (°) 20 20 20 20 20 20 ≥30 \\ ≥70 \\ ≥160 \\ ≤200 ≤200 ≤200 碰撞能量 (kJ) 碰撞加速度 (m/s2) B A 3.1.2 护栏形式
(1)现行护栏规范(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规定的B级、A级护栏形式同样适用于四级以及四级以下农村公路。
(2)C级波形梁路基护栏:
1)打入式基础的C级波形梁路基护栏:由两波形梁钢护栏板(310mm×85mm×2.5mm)、立柱(Φ114mm×4mm)和托架(300mm×70mm×4mm)等组成,标准立柱间距为4m,立柱打入硬路肩90cm,结构如附A图A-1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B级波形梁护栏的要求相同;
2)埋入式基础的C级波形梁路基护栏:由两波形梁钢护栏板(310mm×85mm×2.5mm)、立柱(Φ114mm×4mm)和托架(300mm×70mm×4mm)
5
等组成,标准立柱间距为4m,连续式水泥混凝土基础尺寸为500mm×500mm,独立式混凝土基础尺寸为600mm×500mm×500mm,结构如附录A图A-2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B级波形梁护栏的要求相同;
3)B级波形梁小型桥梁护栏:由两波形梁钢护栏板(310mm×85mm×3mm)、立柱(Φ114mm×4.5mm)和托架(300mm×70mm×4.5mm)等组成,标准立柱间距为2m,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基础,以植入钢筋的形式与桥面板相连,结构如附录A图A-3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见现行护栏规范对B级波形梁护栏的要求;
4)B级梁柱式小型桥梁钢护栏:钢管立柱为方钢,截面尺寸为80mm×120mm,壁厚为4.5mm,立柱间距1.5m,三根横梁分别为φ95mm、φ60mm、φ60mm的圆形钢管,壁厚分别为4.5mm、3.5mm、3.5mm,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基础,以植入钢筋的形式与桥面板相连,结构如附录A图A-4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梁柱式钢护栏的要求相同;
5)波形梁护栏端头:背交通流方向采用普通圆式端头,结构如附录A图A-5所示,迎交通流方向采用外展圆式端头或普通圆式端头,结构如附录A图A-6所示。护栏端头宜粘贴20cm×20cm的工程级白色反光膜。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波形梁护栏端头的要求相同。
6)C级波形梁护栏与A级水泥混凝土护栏之间的过渡段:结构如附录A图A-7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护栏过渡段的要求相同;
7)C级波形梁护栏与B级梁柱式小型桥梁钢护栏之间的过渡段:结构如附录A图A-8所示。其他配件及防腐性能等要求与现行护栏规范对护栏过渡段的要求相同;
8)现有示警墩加固成C级混凝土护栏:将两个现有水泥混凝土示警墩之间的空档以新浇混凝土护栏连接,现有示警墩端面打毛,并植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与新浇混凝土护栏钢筋网绑扎。新浇混凝土护栏路面以上高度为
6
800mm~900mm,埋入路面以下200mm,并植入钢筋桩稳定基础,钢筋桩基础一般采用打孔植入的方式,并以水泥砂浆灌注,护栏结构如附录A图A-9所示;
9)考虑将来路面大修的C级波形梁护栏:如考虑将来大修后路面抬高,波形梁护栏有效高度不足的情况,可在现阶段设置护栏时留下将来护栏板抬高的裕量,即将路面以上护栏立柱的高度增加100mm~150mm,并留下预留螺栓孔,如附录A图A-10所示。 3.1.3 护栏选用及设置方法
(1)护栏选用
1)在发生过车辆冲出路外交通事故的路段,尤其是多次发生该类事故的路段,应根据事故记录、事故原因、路侧危险程度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护栏和设置何种等级和形式的护栏;
2)桥面板厚度超过50cm的空心板或水泥混凝土小型桥梁宜选用本指南中给出的B级桥梁护栏。道路景观要求不高的小型桥梁可选用B级波形梁桥梁护栏,反之可选用B级梁柱式桥梁护栏。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之间宜采用过渡段结构。视实际情况,小型桥梁也可选用现行护栏规范中规定的A级护栏形式;
3)上跨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农村公路桥梁,应按照现行护栏规范的要求,设置A级及以上等级的护栏,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之间宜采用过渡段结构;
4)公路上已有有一定埋置深度的水泥混凝土示警墩,并符合优先设置防护设施条件的路段,宜将已有水泥混凝土示警墩加固为C级混凝土护栏或设置钢质护栏;
5)考虑到农村公路的施工、材料运输、维修便利及经济性,可采用经验证的其它形式的护栏。
(2)护栏设置方法
7
1)农村公路波形梁钢护栏最小设置长度推荐值为28m,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20m;水泥混凝土及示警墩加固后形成的水泥混凝土护栏最小长度为6m;
2)急弯路段护栏的设置方法
满足交通量条件的急弯或连续急弯的曲线外侧宜设置护栏;急弯或连续急弯的曲线内侧,如路侧危险度较低,宜适当修整边坡或改良视距而不设置护栏;满足交通量条件的长直线端部的小半径曲线外侧,尤其是路面抗滑不足的小半径曲线外侧宜设置护栏。为保证急弯路段波形梁护栏线形顺畅,可将道路弯道半径较小处的护栏立柱间距设为2m。单个急弯路段护栏设置示例如图3.1.3-1所示。连续急弯路段路侧护栏一般连续设置。
图3.1.3-1 单个急弯路段护栏的设置
3)路面较窄时护栏的设置方法:路面较窄且路侧险要的四级以下农村公路,必须设置护栏时,护栏可在短距离内侵入路面,但必须保证有效路面宽度大于4m,并在侵入路面护栏前部设置必要的警告标线或标志,示例如图3.1.3-2所示。
8
图3.1.3-2 路面较窄时护栏的设置
4)护栏基础处置方法
a.路肩压实度在93%以上并能够保证护栏立柱外侧路肩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cm时,优先选用打入式立柱基础;
b.路侧边坡不稳,路肩压实度不能保证、护栏立柱外侧路肩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保证立柱打入深度时,宜选用埋入式基础。波形梁护栏埋入式水泥混凝土基础分连续式和独立式两种。路侧边坡不稳情况下,宜选用连续式水泥混凝土基础,不能保证立柱打入深度情况下,可采用独立式水泥混凝土基础。C级波形梁护栏连续式水泥混凝土基础和独立式水泥混凝土基础详细设计参数如附录A图A-11所示。
c.路肩硬化条件下的基础处理:农村公路的路肩硬化层厚度一般在20cm左右,如采用植入螺栓的方式,硬化层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护栏基础强度,因此对于已经做过路肩硬化的农村公路,推荐采用先将硬化层打通孔,再按照附录A图A-1的尺寸打入立柱的方式处理基础,如立柱打入深度不能保证,应将路肩硬化层部分刨开,按照附录A图A-11的尺寸做独立式水泥混凝土基础。
d.水泥混凝土护栏基础处置:边坡不稳条件下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处理水泥混凝土护栏基础:
9
钢管桩基础:用于土路肩或路肩墙上能打入或预埋桩基的现浇路侧混凝土护栏。钢桩的规格为?140?4.5,并符合GB/T-700的Q235钢的性能要求。钢桩的纵向间距为100cm或200cm。钢桩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镀锌量为550g/m2。地基的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N/m2。钢管桩基础也可采用打孔植入的方式,并以水泥砂浆灌注。水泥混凝土护栏钢管桩基础结构如图3.1.3-3所示。
2025HΦ140x4.5L=90cm10 图3.1.3-3 钢管桩基础
钢筋桩基础:用于土路肩或路肩墙上能打入或钻孔植入钢筋的现浇路侧混凝土护栏。钢筋的规格为?25,并符合GB/T-700的Q235钢的性能要求。钢筋的纵向间距为30cm-50cm,埋入土中或地基中的深度不小于90cm。地基的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N/m2。钢筋桩基础采用打孔植入方式时应以水泥砂浆灌注。水泥混凝土钢筋桩基础结构如图3.1.3-4所示。
10
Φ25 图3.1.3-4 钢筋桩基础
3.1.4 施工
(1)波形梁护栏 1)立柱放样
a.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桥梁、通道、涵洞、路线交叉等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
b.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 c.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深度不足的情况;
2)立柱安装
a.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
b.位于土基中的立柱,可采用打入法、挖埋法或钻孔法施工,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采用打入法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必须将其全部拔出,将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立柱无法打入到要求深度时,严禁将立柱的地面以上部分焊割、钻孔,不得使用锯短的立柱。采
11
用挖埋法施工时,回填土应采用良好的材料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填石路基中的柱坑,应用粒料回填并夯实。采用钻孔法施工时,立柱定位后应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填密实;
c.在铺有路面的路段设置立柱时,柱坑从路基至面层以下5cm处应采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实,余下部分应采用与路面相同材料回填并压实;
d.位于石方区的立柱,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混凝土基础; e.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 f.护栏渐变段及端部的立柱,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进行安装; 3)防阻块、托架安装
防阻块、托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防阻块、托架使其准确就位。
4)横梁安装
a.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防阻块、托架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
b.立柱间距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
c.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 5)端头安装
各类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
(2)混凝土护栏及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护栏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2
1)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核对混凝土护栏的设置位置,确定控制点,检测基础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要求。
2)现场浇筑混凝土护栏及混凝土基础
a.采用固定模板法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模板厚度不应小于4mm; b.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绑扎钢筋及预埋件,钢模板涂脱模剂后,可浇筑混凝土;
c.混凝土浇筑前的温度应维持在10℃~32℃之间;
d.采用滑动模板法施工时,滑模机的施工速度应根据旋转搅拌车、混凝土卸载速度以及成型断面的大小决定,可采用0.5~0.7m/min。混凝土振捣由设置在滑模机上的液压振动器完成,振动器应能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无级调速,一边振动一边前进。振动器的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护栏断面形状,配置5根左右;
e.两处伸缩缝之间的混凝土护栏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伸缩缝应与水平面垂直,宽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伸缩缝内不得连浆;
f.混凝土出凝后,严禁振动模板,预埋钢筋不得承受外力;
g.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确定拆模时间,一般可在混凝土终凝后3~5天拆除混凝土护栏侧模。拆模时不应损坏混凝土护栏的边角,并应保持模板的完好状况;
h.假缝可在混凝土护栏拆除模板后,按设计文件要求的间距和规格采用切割机切开,并应保证断面光滑、平整;
3)预制混凝土护栏
a.预制混凝土护栏的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良好、交通便利; b.应采用钢模板,模板长度根据吊装和运输条件确定,宜采用固定的规格; c.每块预制混凝土护栏必须一次浇筑完成;
13
d.拆模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达到的强度而定,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的的70%。拆模时不得损坏混凝土护栏的边角,并应保持模板完好;
e.在起吊、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不得损坏混凝土护栏构件的边角,否则在安装就位后,应采用高于混凝土护栏强度的材料及时修补;
f.混凝土护栏的安装应从一端逐步向前推进,护栏的线形应与公路的平、纵线形相协调。 3.2 路侧拦挡
路侧拦挡是一种设置在农村公路上的简易处置方式,在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也能对农用车、自行车等起到一定程度的拦挡作用。
符合本指南2.2节中诱导、警示为主实施条件的路段、一般路段、其他有必要设置警示诱导设施的路段可根据路侧实际条件设置适当形式的路侧拦挡。设置路侧拦挡时应配合设置警告标志、视线诱导设施等其他安全设施。
路侧拦挡主要形式及适用条件如下: (1)土质拦挡
采用堆砌的土堆作为路侧拦挡措施。适用于路侧较宽,行驶车辆驶出路侧对路侧商户、民房构成危险的路段。
图3.2-1 土质拦挡示例
14
(2)砌石拦挡
石材丰富的地区,可就地取材,设置砌石拦挡。砌石拦挡最小长度为2m,最大间隔2m,路面以上高度为60cm,埋于路面下40cm,地面以上部分可以刷成红白相间的条纹,增加警示效果。
图3.2-2 砌石拦挡示例
(3)废旧汽油桶拦挡
利用废旧沥青桶、汽油桶内装砂子或碎石作为路侧拦挡设施,一般设置间距为1m,路面上高度为70cm,埋于路面下30cm。路侧具有一定宽度,但路肩基础不能达到安装护栏立柱压实度要求的路段,可考虑使用废旧汽油桶拦挡。
图3.2-3 废旧汽油桶拦挡示例
15
(4)埋石拦挡
利用巨石的自重,将巨石埋至土中且周边土质压实作为路侧拦挡设施,一般适用于石材资源丰富、以农用车、自行车交通为主的山区农村公路路段。埋石拦挡单个石材体积一般为1~1.5m3,埋石间距一般为0.5m。
图3.2-4 埋石拦挡示例
3.3 标志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的颜色、尺寸、设置方法应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要求保持一致,但标志材料、反光膜材料等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3.3.1 标志材料
农村公路可使用以下材料作为标志基板: 1) 铝合金:适用于大型指路标志; 2) 玻璃钢:适用于小型标志; 3) 铁板:适用于小型标志; 4) 木板:适用于小型标志; 5) 石头面:适用于村名标志;
16
6) 砖墙面:适用于村名标志。
除村道外的农村公路上的警告、禁令类标志图案应采用三级反光膜或达到三级反光膜同等性能的反光材料。指路标志图案应采用四级反光膜或达到四级反光膜同等反光性能的反光材料。村道的指路标志可不要求反光性能。 3.3.2 警告、禁令、指示标志设置
(1)设置原则
农村公路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设置,在遵循《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应根据交通管理、设施使用和危险提示的需求,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指示标志。
2)灵活性原则
农村公路应根据当地交通量、各种车辆的车型特点与比例、本地驾驶员和外地驾驶员的比例、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以及交通事故情况,灵活设置警告、禁令、指示标志。
3)简约有效原则
应根据农村公路特点,在满足必要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标志的设置数量,可充分利用沿线可利用的条件,选择标志设置的位置和支撑形式。
(2)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和农村公路标志设置的特点,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标志的前置距离
对于农村公路上设置的要求驾驶员根据标志信息采取相应行动的标志,如危
17
险情况的警告、变换车道、减速或停车等标志,宜设置在危险点前适当距离内,一方面为驾驶员采取相应行动提供必要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避免标志距离危险点过远而导致驾驶员对提示或警告内容的遗忘。
标志的前置距离(标志设置位置距危险点起点的路线距离)一般不小于25m,不大于50m。
标志前方100m范围内应保持通视。 2)标志的尺寸
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农村公路标志尺寸的最小值如表3.3.2所示:
表3.3.2农村公路标志尺寸最小值
标志类型 三角形,边长(cm) 圆形,直径(cm) 八角形,外径(cm) 正方形,边长(cm) 尺寸 70 60 60 60 农村公路辅助标志文字高度最小值一般取为10cm。 3)标志的支撑及在横断面的设置位置
农村公路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支撑形式宜选用单柱式或附着式。采取附着式设置时可利用路侧山石、灯杆及上跨桥梁等结构物。
为不妨碍行人通过,单柱式标志(含辅助标志)下边缘距地面的安装高度应保持在2.0m~2.5m。路侧附着式标志安装高度应不小于1.0m,在路面上方设置的附着式标志,其安装高度应符合该公路净空高度要求。单柱式设置的标志板内边缘距土路肩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25cm,如图3.3.2-1所示。
18
≥25cm200cm~250cm路面 图3.3.2-1 单柱式标志设置尺寸
必要时可将多个交通标志并列设置。安装在同一根立柱上的标志不应超过四种,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顺序排列。解除限速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
在交通量较小的直线路段或转角较小的大半径曲线路段,可以考虑将两个方向需要的标志采取“背靠背”的双面设置方式。双面设置的标志在尺寸和形状上应一致。在弯道上设置双面标志时,应设置于弯道外侧,如图3.3.2-2所示。不应在弯道上设置双面警告标志。
弯道外侧 图3.3.2-2 弯道外侧双面标志的设置
19
标志板面应尽可能与道路走向垂直,如果成其他角度,则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45°,如图3.3.2-3 a所示;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如图3.3.2-3b所示;设置于路面上方的附着式标志为便于视认和避免积雪可向下倾斜0~15°,如图3.3.2-3c所示。双面设置的标志必须与道路走向垂直。
禁令和指示标志0°~45°指路和警告标志0°~10°行车方向行车方向
(a) (b)
0°~15° 行车方向 (c)
图3.3.2-3 标志的安装
(3)农村公路限速标志的设置
农村公路的限速值宜取大部分车辆安全行驶的车速,即车辆运行速度(自由流状态下的第85%位车速),同时参考公路的设计车速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农村公路,如果交通流实际运行速度位于35km/h~45km/h之间,则可不设置限速标志,机动车行车速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
20
条例》中明确规定不得超过40km/h。
全路线平均运行速度变化不超过10km/h的农村公路,应在干线公路驶入农村公路的入口设置限速标志,其他路段可不再设置限速标志,根据公路实际情况,可增加辅助标志,说明限速路段范围。
相邻路段平均运行速度差值大于等于20km/h的路段,宜在低运行速度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限速标志和解除限速标志,如果下游路段有必要设置限速标志,也可不设置解除限速标志,直接设置下一路段的限速标志。
(4)限高、限重、桥梁限载标志
需要对通行车辆的宽度、高度、重量等进行限制时,应在限制路段前适当位置设置限宽、限高、限制总重标志,同时应根据路线上限制路段的情况,在通往限制路段最后一个可供绕行的交叉路口,设置相应的禁令标志,避免车辆在限制路段前被迫返回。 3.3.3 指路标志设置
(1)一般原则
1)农村公路指路标志设置应根据公路性质及交通流量分类考虑; 2)农村公路指路标志设置应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特点与技术等级标准:
a.农村公路如需要可设置指路标志,指示相关地点或设施; b.同一条公路标志设计的标准、设置原则、风格应保持一致;
c.农村公路指路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汉字最小高度为25cm,字宽与字高相等,相关内容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21
3.3.4 施工
(1)所有交通标志均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设置位置。
(2)标志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规定。设计文件中未规定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基础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准确设置地脚螺栓和底座法兰盘。
(3)标志立柱必须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才能安装。 (4)路侧柱式标志板可通过抱箍固定在立柱上。
(5)标志板安装到位后,应进行板面平整度和安装角度的调整。 (6)里程碑、公路界碑应按实际里程准确定位和设置。其混凝土预制件的施工及强度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和设计文件的规定。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里程碑、公路界碑应根据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制作和刷漆。 3.4 标线 3.4.1 标线材料
农村公路交通标线可采用常温型和热熔型标线材料。在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300辆的路段宜采用热熔型标线材料。 3.4.2 设置方法
(1)路面中心线
路面宽度大于等于6m的农村公路,推荐设置黄色道路中心线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在不能满足会车视距要求的路段或穿越乡、村、镇等路段,应画黄色中心实线,线宽可采用15cm,路面宽度受限制时可采用10cm。
(2)道路边缘线
农村公路一般路段可不划道路边缘线,但在连续下坡、弯坡、连续弯道、宽
22
路基接窄桥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宜设置道路边缘线。
穿村镇路侧较宽的路段,宜设置车行道边缘线,以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界限。
道路边缘线为白色实或虚线,线宽为15cm,受路面宽度限制时可采用10cm的线宽。
(3)立面标记
在跨线桥、渡槽等墩柱或侧面墙面上及隧道洞口立面上宜施画立面标记,提醒驾驶员注意在车行道或近旁有高出路面的障碍物。
立面标记为黄黑相间的倾斜线条,倾角为45°,线宽及其间隔均为15cm,设置时应将向下倾斜的一边朝向车行道。
单位为厘米
图3.4.2-1 立面标记
(4)减速标线
在道路条件发生变化、急弯、窄桥/遂等路段前、长下坡路段及其他需要减速的路段前或路段中可设置减速标线。减速标线分为横向减速标线和纵向减速标线两类,可用振动标线的形式。
横向减速标线为一组垂直于车道中心线的白色标线,线宽45cm,线与线间距45cm,如图3.4.2-2所示。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间隔应使车辆通过各标线间隔的时间大致相等,以利于行驶速度逐步降低,减速度一般设计为1.8m/s2,可按表3.4.2的规定设置。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示例如图3.4.2-3所示。
23
单位为厘米
图3.4.2-2 横向减速标线 表3.4.2 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参数
减速标线 间隔 m 标线条数 2 2 2 2 2 3 3 3 3 第二道 L1=17 第三道 L2=20 第四道 L3=23 第五道 L4=26 第六道 L5=28 第七道 L6=30 第八道 L7=32 第九道 L8=32 第十道及以上 32
图3.4.2-3 横向减速标线设置例
纵向减速标线为一组平行于车辆行驶方向的菱形块虚线,设于道路或车行道两侧,尺寸如图3.4.2-4所示。在纵向减速标线的起始位置,设置30米的渐变段,菱形块虚线由窄变宽,渐变段尺寸如图3.4.2-5所示。纵向减速标线设置示例如
24
图3.4.2-6所示。
单位为厘米
图3.4.2-4 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
单位为厘米
图3.4.2-5 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渐变段
图3.4.2-6 纵向减速标线设置示例
(5)路面“标志”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将标志版面划于路面,应用路面“标志”: 1) 因受路侧条件限制,无法设置标志的路段; 2) 交通量较小的路段;
3) 在危险路段,与标志配合使用强调道路危险程度时。
路面“标志”仅起到提示、警告作用,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路面“标志”设置示例如图3.4.2-7所示。
25
图3.4.2-7 路面“标志”设置示例
3.4.3 施工
(1)路面应清洁干燥,不得存在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渣、油污或其他有害材料。
(2)应根据公路横断面的具体尺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标线位置和标线宽度、长度,在路面上划出标线位置。
(3)正式施划前应进行试划,以检验划线车的行驶速度、线宽、标线厚度、玻璃珠散布量等能否满足要求,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
(4)施工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留出排水孔,位于禁止超车线的突起路标应空出其位置。
(5)对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修整。
(6)成型标线带和防滑彩色路面标线的施工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6
3.5 警示和视线诱导设施 3.5.1 示警桩
设置在公路路肩上进行警示和视线诱导的设施。 (1)路段示警桩设置方法如下:
1)在视距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或不满足交通量条件时可设置示警桩,示警桩上宜贴工程级反光膜或附着反射器;
2)在气候条件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路段、线形条件较差和事故路段,按照本指南2.2节的实施策略应以警示、诱导措施为主时,可设置粘贴较高等级反光膜或反射器的示警桩;
3)示警桩上的反光膜或反射器沿行车方向左右两侧均为白色; 4)示警桩的设置间距一般为4~6m。
图3.5.1-1 路段示警桩设置示例
(2)设置于交叉路口的示警桩也叫道口标柱,一般设置在公路沿线较小平面交叉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支路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道口标柱上应贴工程级反光膜或附着反射器。
27
道口标柱一般沿主线方向设置,支路(农村公路)宽度小于5m的路口两侧各设置一根道口标柱,支路(农村公路)宽度大于5m的路口两侧各设置两根道口标柱。已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道口标注。路段示警桩与道口标柱连续设置时,应采用不同的示警桩形式或将近路口的路段示警桩取消,以方便驾驶员识别路口。
内侧道口标柱距支路中心5~10m,外侧道口标柱距内侧道口标柱2m,道口标柱距路边缘75cm,如图3.5.1-2所示,设置示例如图3.5.1-3所示。
图3.5.1-2 道口标柱设置参数
图3.5.1-3 道口标柱设置示例
28
3.5.2 树木诱导
在路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灌木或生长较快的乔木,刷白树干,起到视线诱导的同时,也能对车辆起到一定的拦挡作用。
图3.5.2 树木诱导
3.5.3 视线诱导标
在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或存在其他因素,使驾驶员难以明了前方线形走向,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1)线形诱导标的尺寸
农村公路线形诱导标的尺寸不得小于220mm×400mm。 (2)线形诱导标的设置数量、间距 参见安保指南的有关规定。 (3)线形诱导标颜色
一般情况下,使用指示性线形诱导标,为蓝底白图案;在经常发生驶出路外事故、事故严重度较高或需强烈警示驾驶员注意的曲线路段,可使用警告性线形诱导标,为红底白图案。
29
(4)线形诱导标板的下缘至路面的高度应为120cm~150cm,版面应尽可能垂直于驾驶员视线。 3.5.4 施工
(1)视线诱导标的施工应在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附着于护栏上的视线诱导设施,可在护栏安装过程中或在护栏安装完成后进行。
(2)在施工安装前,应对全线视线诱导设施的埋设条件、位置、数量进行核对,并作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3)轮廓标应按设计图量距定位。附着于护栏上的轮廓标可按立柱间距定位。分流、合流诱导标和线形诱导标均应按设计图量距定位。
(4)柱式轮廓标混凝土基础可采用现浇或预制的方法施工,并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预制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预埋连接件。柱式轮廓标安装时,柱体应垂直于水平面,三角形柱体的顶角平分线应垂直于公路中心线,柱体与混凝土基础之间可用螺栓连接。
(5)附着式轮廓标应按照放样确定的位置进行安装。反射器的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安装高度宜尽量统一,并应连接牢固。
(6)分、合流诱导标和线形诱导标应在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安装,当诱导标附着于护栏立柱上时,应先对立柱的位置、垂直度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后,才能安装诱导标的面板。采用抱箍和滑动螺栓把诱导标固定在立柱上。面板应与驾驶员视线尽量垂直,安装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过程中应保持面板的平整度。 3.6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 3.6.1 材料
凸面反光镜镜面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聚碳酸酯树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或不锈钢,镜背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玻璃钢),紧固件
30
材料为碳素结构钢,镜面及镜背边缘用橡胶软垫封装。 3.6.2 设置方法
(1)大小
农村公路上宜采用镜面直径为1000mm的凸面反光镜。
图3.6.2-1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
(2)设置
农村公路凸面反光镜一般设置于小半径弯道外侧(曲线半径小于15m)处,或者有效视距小于20m的弯道处,一般配合视线诱导标一起使用。
图3.6.2-2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设置示例
31
3.6.3 施工
(1)公路用凸面反光镜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量距定位。
(2)混凝土基础可采用现浇或预制的方法施工,并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预制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预埋连接件。
(3)反光镜镜面安装角度需顾及到车道双方向视距,以行车道双方向均能通过反光镜看到对向车道为准,可现场进行调整。
32
4 综合处置措施
农村公路的车辆多以性能较差的农用车为主,缺乏对人体的保护装置,即使设置路侧护栏,在碰撞事故中也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强调通过设置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速度控制等“主动引导”设施,并在事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设置路侧防护设施,注重综合处置措施的应用。 4.1 急弯路段 4.1.1 隐患分析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的平面线形一般由直线、圆曲线和回旋线三种要素组成。为了保证汽车在通过曲线路段时的横向稳定性,圆曲线的半径应与该路段的设计速度相适应,不应小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极限最小半径。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农村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往往达不到《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形成了诸多的急弯路段,常见于山区路段,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是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一个多发点。 4.1.2 处置措施
农村公路急弯路段的处置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资金状况、车辆组成、车辆行驶速度、路侧条件、事故记录等方面,宜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
(1)线形改良:对农村公路上易发生事故的小半径弯道进行改造。调整平面线形是提高小半径弯道交通安全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公路管理养护部门可根据事故或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对隐患或危险路段进行排序,线形改良工作可分期分批列入大修计划;
(2)设置急弯、慢行等警告标志;
(3)施画路面标线:在交通量较小,车辆全天保持自由流交通状态的情况下,可采用施划路面标线或路面“标志”的方法向驾驶员提供道路信息;
(4)设置防护设施:在交通量较大、车辆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在对弯道
33
外侧进行路侧危险评估的基础上,设置与车辆组成、运行速度适应的路侧护栏。在交通量较小、以农用车、非机动车为主的村道,因地制宜利用路侧及周边可用资源,设置路侧拦挡设施,对失控车辆起诱导、拦挡作用;
(5)设置视线诱导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线形诱导标、轮廓标、示警桩)设置在弯道外侧以指示行驶方向的改变,引导驾驶员按照正确方向行驶。视线诱导设施可以使驾驶员在进入弯道前明确道路走向,做好进入弯道的驾驶准备,并且使驾驶员有时间采取各种措施,保障车俩安全运行。视线诱导设施设置困难时,可通过在弯道处路面上施划导向箭头进行交通引导;
(6)设置速度控制设施:
1)设置限速标志:限速标志一般与弯路警告标志并设在弯道之前的路段上,连续急弯、事故多发弯道等限速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
2)路面减速设施:
a.设置减速振动标线:对交通噪声要求不高的弯道路段,可利用横向减速标线进行弯道路段的速度控制;对交通噪声要求高的弯道路段,可利用纵向减速标线进行弯道路段的速度控制;
b.纹理化铺面设施:纹理化铺面设施使驾驶员感到车辆行驶颠簸而达到减速效果;
c.减速丘应用: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相交的交叉口前可设置减速丘并配合警告标志提示驾驶员减速;
(7)保证视距: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它障碍物所遮挡,小半径曲线的的弯道路段,常会有山体、树木、建筑物等阻挡,影响视距,不利于行车安全,易诱发交通事故。
农村公路视距不良路段的处置可以根据道路实际状况及经济状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
34
1)移除影响视距的障碍物、树木等,改善视距; 2)障碍物移除困难时,可设置凸面镜、鸣喇叭标志; 3)设置禁止超车标线; 4.1.3 处置示例
示例1:
某农村公路曲线半径为17m,常发生车辆失控侧翻的事故,后被列入公路养护大修计划并实施“截弯取直”的线形改造工程,并于路侧设置了波形梁护栏,如图4.1.3-1所示。
图4.1.3-1 对农村公路小半径弯道进行平面线形的改造
示例2:
在农村公路小半径弯道前设置急弯标志或连续弯道标志预告前方道路线形,如图4.1.3-2所示;也可用示警桩结合警告标志增加警示效果。
35
图4.1.3-2 设置急弯警告标志
示例3:
在连续弯道前方设置连续弯道的警告或指示标志,辅助驾驶员及时、全面了解前方道路状况,连续弯道预告标志应至少预告连续弯道、长度两类信息,如图4.1.3-3、图4.1.3-4所示。
图4.1.3-3 连续弯道预告标志
36
图4.1.3-4 连续弯道警告标志
示例4:
某农村公路平均日交通量120辆/日,一弯道平曲线半径170m,路基宽度5m,路侧填方3m,曾经发生过车辆驶出路侧的事故,事故后果多为轻微事故。通过采用路面“标志”结合路侧警告标志提示驾驶员谨慎行驶,如图4.1.3-5所示。
图4.1.3-5 弯路警告标志与路面标线组合使用
示例5:
某通往村落的村道,路侧险要,行驶车辆多为三轮或两轮的农用车辆,司乘人员多为本村的住户,对道路环境熟悉。利用当地石材垒砌路侧栏挡,对失控的农用车辆起一定的诱导、拦挡作用,如图4.1.3-6所示。
37
图4.1.3-6 就地取材的路侧拦挡
示例6:
某县级公路,一小半径弯道路段前方右侧临崖,左侧傍山,路侧缺乏设置警告标志的空间,而且公路交通量小,平均日交通量为90辆/日,呈自由流状态,未发生过历史事故。采用路面施画导向箭头提示弯道信息,如图4.1.3-7所示。
图4.1.3-7 采用导向箭头进行交通引导
示例7:
农村公路弯道处采用路面降速方案,如图4.1.3-8所示。
38
图4.1.3-8 铺设纹理化路面控制车速
示例8:
视距不良路段移除弯道内侧的障碍物,保持视线通透是首选措施,如图4.1.3-9所示。在障碍物无法移除的情况下,在弯道外侧设置凸面镜,如图4.1.3-10所示。
修剪树木改善视距
图4.1.3-9 视距不良路段的处置前后对比
图4.1.3-10 设置在视距不良路段上的凸面镜
39
4.2 长大下坡路段 4.2.1 隐患分析
我国现有技术规范没有对长下坡线形做出明确的定义,长大下坡路段一般指易造成车辆长时间制动或空档滑行的长距离、大坡度的坡段,常伴随长下坡和连续弯道。这些长下坡依山傍崖,地势落差大,使得车辆长时间制动,引起制动榖过热导致制动效能减弱或丧失,进而使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农村公路调查表明,因地形限制,山区农村公路长大下坡较为普遍,而且连续下坡末端一般地势相对较为宽阔,当地村民常常利用此处作为集市、建设村落,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往往是重特大交通事故诱发因素。 4.2.2 处置措施
连续下坡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设置连续下坡及坡长预告标志; (2)设置简易的避险车道; (3)设置限速标志。 4.2.3 处置示例
某通往旅游风景区的县道,存在一连续下坡路段,平均纵坡7%,最大纵坡15%,超过标准规范的技术指标,坡底是村民的住宅,如图4.2.3-1所示。路面大修后导致车速提高,节假日大客车比例较高。在某次集会的日子,一辆大客车因制动失灵撞向路侧,导致11位行人死亡。
40
图4.2.3-1 村庄位于大下坡坡底
(1)设置相关标志:根据实地路况和设计经验,在相关路段设置相应的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等,及时为驾驶员传递道路信息,引导驾驶员进行正确操作,示意如图4.2.3-2所示。
图4.2.3-2 某农村公路长大下坡路段标志设置案例
(2)进行速度控制:在连续下坡交叉口容易发生事故的路段设置块石路面,降低车速,示意如图4.2.3-3所示。
41
图4.2.3-3 速度控制措施实施图
(3)视线诱导:在弯道路段设置线形诱导标、示警桩等线形诱导设施,进行路线线形诱导,在示警桩上粘贴反光膜,在夜间达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示意如图4.2.3-4所示。
图4.2.3-4 弯道上粘贴反光膜的示警桩
(4)设置防护设施:在弯道外侧危险路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砌石护栏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设置。
(5)整治弯道处边沟:弯道处边沟较深,容易使车辆陷入或翻车,影响行车安全。将弯道外侧边沟改造为浅碟形,消除车辆卡入、翻入边沟的危险,帮助失控车辆返回正确行驶方向,示意如图4.2.3-5所示。
42
图4.2.3-5 边沟整治实例图
(6)设置小型休息区:在大下坡、连续下坡路段前设置小型休息区,为驾驶员提供车辆检修和休息的场所。 4.3 穿村镇路段
穿村镇公路的两侧居民或商业活动较多,交通秩序较差,是交通事故多发点。穿村镇路段一般伤亡事故较多,事故后果严重,因此研究确定穿村镇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措施是一项重要工作。 4.3.1 隐患分析
穿村镇路段机非混行的道路环境和机动车车速过快是主要的交通安全隐患。 4.3.2 处置措施
(1)设置村庄警告及限速标志,限速数值在40km/h以下; (2)设置人行横道标线;
(3)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及学校门前应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
43
(4)路宅分家:利用护栏、植物、花坛等设施将公路主线与路侧住户活动场所隔离,保障路侧居民的交通安全;
(5)设置减速丘;
(6)设置保护行人横穿的安全岛。 4.3.3 处置示例
示例1:
在进入村镇路段前设置警告或禁令等标志。如图4.3.3-1所示,在一村镇入口前设置了警告和禁令标志,提醒驾驶员即将进入村庄,应该控制行车速度,小心驾驶;也可视情况,例如公路车辆以农用车为主,受车辆自身性能限制,运行速度小于50km/h的道路,仅设置“村庄”警告标志,如图4.3.3-2所示,
图4.3.3-1 入村镇前路侧设置的警告和禁令标志
图4.3.3-2 入村镇前路侧设置的警告标志
示例2:
44
在穿村镇路段中,学校、幼儿园、医院、厂区等人员相对集中,特殊时段人流较多的地方,应当采用安保措施保证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如在村镇公路幼儿园、学校附近公路设置注意儿童警告标志,如图4.3.3-3所示。
图4.3.3-3 穿村镇公路上的注意儿童警告标志
4.4 农村公路路口 4.4.1 隐患分析
农村公路平交路口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平交路口处支路坡度过大、交角过小,增加驾驶员操作难度;
(2)受支路口上坡坡度、房屋、树木、农作物等因素影响,导致平交路口视距不良; 4.4.2 主要处置措施
(1)在支路口设置让行标志、道口标柱、采用块石路面或减速丘降低车速; (2)对于灌木、土堆等造成的视距不良的路口,采用移除影响视线通透的障碍物,如清除或修剪视距三角区内的树木或农作物等;
(3)因线形造成视距不良的路段,采用警告或预告标志传递道路信息。 4.4.3 处置示例
示例1:
45
如图4.4.3-1所示,两条四级农村公路相交形成的平交路口,一条为乡道,一条为村道。乡道在平交路口处的纵坡坡度为11%,村道则以纵坡坡度为11%的上陡坡进入路口。两条相交的公路之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由于坡度影响,不可通视,主线车辆忽视路口存在,与支路车辆发生冲撞事故。
路口
路口
村道
乡道
乡道
图4.4.3-1 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处因陡坡形成视距不良
处置措施:
(1)在主线支路口处设置道口标柱(贴反光膜); (2)在支路口前设置支路口的警告标志; (3)支路口设置停车让行的标志;
需要注意:交叉口处线形诱导设施形式应与道口桩有明显区别,避免警示桩与路口道口桩混淆,图4.4.3-2所示。
图4.4.3-2 示警桩同时作为线形诱导标、道口桩,驾驶员很难识别支路口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