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

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19.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

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1、人们通常把 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土壤 。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 法律意义上 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 指整个地球表面 ;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 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 ;国家领土是指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 ;国土资源一般包括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 ;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 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源 ;土地资源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土地资产是指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

3、土地具有 养育功能 、 承载功能 、 仓储功能 和 景观功能 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土地的有用性 。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创造出新的土地 。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舒适性 和 美学价值 。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 。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仓库 。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 土地纯收益 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 土地级差地租 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 地租和利息率 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 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 ; 劳动力和土地 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 生产力要素 ,又是 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既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又是 巨大的社会资产 ;既是 土地物质,又是 土地资本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 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包括 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和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 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 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 、 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 土地利用规划 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 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 。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 土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