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 27 —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 28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先进的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 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

A.它们具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