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 27 —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 28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先进的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 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
A.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 ( )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9、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发向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29 —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0.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 )
A.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
A.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限制 B.先进的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是超阶级的 C.先进的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D.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1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4、劳动资料作为物的要素,是“死的劳动”。“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这些话是要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B.劳动资料是不重要的 C.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D.人工自然(如机车、铁路等)是人的意志的产物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
— 30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0、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 )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2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C.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制度状况的规律
23、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4、上层建筑是指: (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和设施 2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