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辅导资料

6、个体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ABC

7、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和渴求状态,它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A.多样性 B.发展性 C.普遍性 D.层次性 答案:ABD

8、下面对动机的分类,正确的有哪几项?( )

A.根据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这一原则,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B.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C.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动机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D.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动机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答案:BCD

9、“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对( )的形象说明。 A.期望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ACD

10、根据个体在感受性、忍耐性、反应的敏捷性、情绪的兴奋性等特性的不同,将气质分为哪几类?(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ABCD

11、心理过程分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

A.认识过程 B.观念过程 C.情感过程 D.总结过程 E. 意志过程 答案:ACE

12、归因是一种社会知觉,涉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常见的几种归因理论有( ) A.维纳的归因理论 B.凯利的归因理论 C.海德的归因理论 D.戴维斯的推断理论 答案:ABCD

13、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

A.独立性 B.自制力 C.坚定性 D.果断性 E. 自主性 答案:ABCD

14、影响群体效率的关键输入变量包括哪几类?( ) A.群体的内部环境条件 B.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C.群体成员的特征 D.变量与群体的结构有关 答案:BCD

15、影响群体内聚力高低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哪些?( ) A.成员的相似性 B.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C.成员的相互作用 D.外部的竞争和挑战 E. 群体的规模 答案:ABCDE

16、根据沟通使用的媒介,沟通可以分为哪几类?( ) A.书面沟通 B.口头沟通 C.非言语沟通 D.电子沟通 答案:ABCD

17、根据组织管理系统和沟通体制的规范程度,沟通可以分为哪几类?( )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正式沟通 D.平行沟通 E. 非正式沟通 答案:CE

18、冲突具有不同的水平,按其水平不同,包括以下哪几种冲突?( )

A.个体内部冲突 B.群体内冲突 C.人际冲突 D.群体间冲突 E. 跨文化冲突 答案:ABCDE

19、以下哪些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B.EGR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答案:AB

20、以下哪些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公平理论 D.目标设置理论 E. 期望理论 答案:CDE

21、以下哪几点符合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

A.畅所欲言 B.提出的意见越多越好

C.任何成员都可以随意评判每一个想法 D.鼓励成员在他人的想法和建议上加以修正。 答案:ABD

22、群体思维的具体症状表现为以下哪几方面?( ) A.对对手的刻板印象 B.自我审查压力 C.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 D.心理防御

23、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集中在( ) A.人类需要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C.群体行为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24、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以下几类(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道德感 E.理智感 25、勒温提出人的行为的改变其程序有( )

A.解冻期 B.改变期 C.冻结期 D.强化期 E.稳定期 26、常见的正式组织形态有( )

A.直线式 B.直线参谋式 C.职能式 D.直线职能式 E.全能式 27、影响他人改变行为的方法有( )

A.权威法 B.胁迫法 C.操纵法 D.协助法 E.自由法 28、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A.个体心理 B.领导心理 C.组织心理 D.群体心理 E. 社会心理 29、个体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E. 意志 30、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有( )

A.独立性 B.自制力 C.坚定性 D.果断性 E. 自主性

三、基本问题补充

情影模拟测验:把被试置于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让他们进行某些规定的工作或活动,对他们的行为表现作出观察和评价,以此作为鉴定、选拔、培训管理人员的依据。

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探讨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或管理的一门科学。

决策: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可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还会表露出一定的态度,产生各种感受和体验,如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欢欣或忧虑、满意或不满等等。这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而且还能够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意志过程就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是我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那些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类型差异。

个案法:个案法又称案例分析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内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揭示其基本规律,以提出针对性措施促进研究对象良好发展的一种方法。

古典管理理论:一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3个部分:科学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这三个部分理论的三位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调控制度与方法,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罗制管理的理论和制度。他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既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开山之作,又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在此书中,泰罗提出了以下科学管理的原则: (1)把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而不是工人。

(2)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实行标准化管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