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小 学

教 案

任教学科: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 任教年级:四 年 级

1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 人,在前几个学期,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四年级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本册教材上学期主要学习期中的唐诗、宋词和元曲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

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

2

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 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教学措施:

1、兴趣先导,寓教于乐。 2、各学科之间互相配合。 3、课堂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4、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六、周次及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新授课 复习 机动

3

周次 12 6 2

七、教学研究

教研课题: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是区别其它国家、民族的重要标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记着中华民族鲜明性格,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格局的铺开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融愈来愈多愈深入,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民族文化的个性开始模糊不清,许多宝贵的东西被遗失。而在小学教育特别是乡镇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微乎其微。 措施: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上。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4

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形象概念是模糊的,只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认识之上,如过节,收压岁钱等这种物质刺激的形象。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名小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传统文化的概念定义。同样,我们在对他们的形象概念的分析时,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的,却是不为他们自身察觉的,也是没有人去引导他们的。

判断是否中国传统节日,同学们的回答让人意外。六年级的学生只有20%的同学将节日全部判别清楚,五年级的有30.43%全部回答正确,而四年级的则有31.8%,部分回答正确的六年级学生达75%,五年级学生中有56.52%,四年级则是59.1% 。部分正确的问卷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清明和中秋,而端午节则是最少被选择的。之前的韩国对端午节的文化申遗成功事件让不少国民气愤和无奈。大部分人对这种传统节日的不重视才是这场闹剧成功导演的原因。成年人的不重视,更何况乎小孩子?没有社会的正确引导,小孩子也就只能盲目跟从了。另外,根据我们对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同学们都知道在五月初五这个节日,但却没有人和他们提醒,这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没有人去引导和教诲他们,社会没有形成舆论的教育,至少没有一股传统的导向风。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浅表性。在表二中,六年级的学生中有将近30%的人错误的理解了端午节的代表风俗,而五年级更是高达60.87%的学生错误地理解了端午节的代表风俗。而当我们对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对古书经典“敬而远之”,爱看或者说看过的学生都是少之又少,许许多多的小学生都受到学校或家长有意无意的影响,认为那些古书经典

5

早已过时,学好科技,跟上潮流才正确。另一方面,有些古书经典比较深奥难懂,没有人引导,小学生难以深入看下去。再者,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像《千家诗》等,这些古书经典,而对事物的不认识,有时候会阻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

再者,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如表八中,我们看到外国来的可乐汉堡雪糕在小学生中更受欢迎,而传统食品如年糕汤圆粽子等却不大感冒。今天,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西餐厅:麦当劳、肯德基等,而这些西餐厅的主要顾客来源就是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我们的新生一代都更趋向于吃西餐,对于喝早茶品茶点的悠闲自得,恐怕已没有几人记得。纵容他们的正是我们的家长、老师,试问,有谁在小孩去吃西餐崇尚西方文化的时候,能告诉他们中餐更营养,更有情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小学生存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浅陋以及缺少必要的环境引导,包括认为的和非认为的。我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改造。例如绝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孔子,并觉得传统节日意义重大,对传统文化还是有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

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臵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

7

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 “八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 “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育局、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

8

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年人面前,把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三、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

9

八、教学进度表 时间 9.1-9.2 9.5-9.9 9.12-9.16 9.19-9.23 9.26-9.30 10.3-10.7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教具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备注 期末 第1周 南园十三首 第2周 无题 第3周 问刘十九 第4周 塞上听吹笛 第5周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1课时 夫出师西征 第6周 生查子 1课时 1课时 10.10-10.14 第7周 望江南 10.17-10.21. 第8周 丑奴儿.书博山道1课时 中壁丑奴儿 10.24-10.28 第9周 诉衷情 1课时 10.31-11.4 11.7-11.11 第10周 扬州慢 1课时 第11周 寿阳曲〃渔村夕照 1课时 11.14-11.18 第12周 南仙吕傍妆台〃无1课时 题 11.21-11.25 第13周 复习1,2周内容 11.28-12.2 12.5-12.9 第14周 复习3,4周内容 第15周 复习5,6周内容 12.12-12.16 第16周 复习7,8周内容 12.19-12.23 第17周 复习9,10周内容 12.26-12.30 第18周 复习11,12周内容 1.2-1.6 1.9-1.13 第19周 机动 第20周 机动

10

第一课时 南园十三首

教学内容: 南园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7《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1

第二课时 无题

教学内容: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2

第三课时 问刘十九

教学内容: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3

第四课时 塞上听吹笛

教学内容: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4

第五课时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内容: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15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6

第六课时 生查子

授课时间:12月16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7

第七课时 望江南

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8

第八课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授

教学内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9

第九课时 诉衷情

教学内容: 《诉衷情》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诉衷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陆游。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0

第十课时 扬州慢

教学内容:《扬州慢》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扬州慢》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姜夔。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1

第十一课时 寿阳曲·渔村夕照

教学内容:

《寿阳曲〃渔村夕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2

第十二课时 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教学内容:《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译文及赏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