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 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 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优良的天然牧场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 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 种植业 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商品农业 澳、新西兰 密集农业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 市场广大 交通便利
- 37 -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4、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原料指向型工业 典型工业部门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相关特点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 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5、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2)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3)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化工厂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 38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1) 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