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 2010-11-15 19:21 ?
回复
?
? 冯卓 ?
15位粉丝
?
27楼
第二部分 汉英文化比较
“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组织、政经制度。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等等,语言也在其内。……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大学,也要在语言之外——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学。”(王宗炎,1993年)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文化》)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化
成雨村先生在《语言?文化?对比》一文中,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作了精辟的概括:“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便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持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便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见《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物质文化,如建筑物、服饰、食品、工具等;(2)制度习俗文化,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3)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二、文化中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文